9月25日,浠水县清泉镇花瓶村第一书记姚仲民刚进村部大楼,就被养殖户邱小东拦住了报告好消息:“姚书记,我的5万元贷款授信,农商行批下来了,现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提款,真的感谢您的推荐和信任!”这是浠水农商行驻村干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对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浠水农商行积极探索践行驻村第一书记服务群众“五个到户”:驻村第一书记联系到户;金融政策宣传到户;普惠性金融推广到户;个性化金融产品精准服务到户;支持产业发展对接到户。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乡村振兴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从8月2日开始,浠水农商行派驻6名优秀干部担任清泉镇官湖、花瓶、火山、十榨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严格执行“五天四夜”,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一线工作。
作为派驻清泉镇花瓶村的第一书记,姚仲民认为,要想跟村民拉近距离、加深感情、成为亲人,就必须从“小细节”入手。“村民作息时间不规律,你入户走访,必须掐准中午休息和晚上6-8点钟之间,入乡随俗聊家常也容易沟通,增进了感情,会觉得你是自己人,值得信赖。”这份信赖,为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花瓶村位于浠水的城乡结合部,养鱼村民较多。对他们而言,姚仲民就是产业振兴的最佳帮手。老李曾是一名采砂船工,“洗脚上岸”时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债。今年秋季想承包鱼池养鱼时,因为缺钱,无法“梦想成真”。就在这时,姚仲民走进了老李的生活,实地调查后帮助老李申请了5万元亲情农贷。
有了金融支持,老李的养殖产业搞起来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在老李的心中,姚仲民就是他们家奔小康的重要见证人,也是他最想感谢的人之一。
事实上,老李所在的花瓶村有10多户养殖农户,在资金周转紧张的时候,都曾在浠水农商行申请了农户小额贷款,也都曾是姚仲民的客户。
“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是浠水农商行董事长陈红波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要求。姚仲民积极践行第一书记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在走访群众中融洽了感情,也深刻地感受到“被需要”的意义所在。推广微贷支农劳动竞赛,实施“863”数字化整村授信工程,“支农支小”“普惠金融”这些概念,在他这里有了更具体的内容:让更多像老李一样的人,能够得到金融支持,致富增收。
程德明是官湖村第一书记。他因8月份疫情反弹有一段时间没有进村走访,现在疫情防控刚好一点,就参加了村上的“村民夜话”活动,为村民宣讲金融防诈知识。看到久违的程德明,爱跳舞的大妈们现场就为他跳起了舞,还有许多村民给他送来了水果。这份亲密、融洽,正是源自一件件小事。8月初,有次为了帮助村民换崭新的零钱,程德明主动联系跑了好几个网点,而没让对方跑一趟。8月底疫情严控期间,他亲自驾车,一天几次免费送行动不方便的老百姓到浠水县城接种新冠疫苗。最近村里换届选举,他也是忙前忙后,一天几趟开私车送老百姓到会场投票。周到的服务,热情的态度,让大家从心底接纳了他。
一次日常走访中,他看到村民去县城卖橘子。聊天中得知这家村民橘园丰收而销售欠佳,他主动拍视频发朋友圈,为果农做宣传,效果出奇得好,很快就帮助果农卖完了橘子。他自认为只是一次“随手之劳”,却让村民心怀莫大的感恩。程德明说,“与老百姓走得越近,我们的身份就更多,关系也就越来越亲。”
第一书记肩负巩固脱贫成果、整治环境卫生、服务产业发展、巩固党建基础,开展入户走访、普及金融知识、发展村级经济、助力乡村振兴8项任务。助力乡村振兴,事情虽然很小,却可以解题‘小’与‘大’的辩证法,从小细节入手,做好大服务,就有大收获,就是大格局。
浠水农商行驻村第一书记践行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做到“群众有困难主动帮助、群众有意见主动改进、群众有需求主动解决”,巧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有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随着不断下沉农村基层,浠水农商行今年派驻112名“金融村官”更是扛起了“小微金融店小二 乡村振兴主办行”的责任担当,以金融服务提升了基层治理,成为党群、干群关系的“金纽带”。(通讯员:田江华 饶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