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用黄梅戏创新理论宣讲——听!六中全会精神入“戏”来

黄冈市黄梅戏演艺人员走进社区、工厂和农村,唱讲六中全会精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郭斯 余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通讯员 郭斯

“正月迎春牛长,二月鲜花白玉杨……我要快快乐乐幸幸福福活到老!”

1月17日下午,黄冈市黄州区东湖街道汪家墩社区,听完黄冈市艺术学校师生用黄梅戏现场唱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后,75岁的居民邵荷蓉难掩兴奋,现场来了一段。

黄冈创新党的理论宣讲,用老百姓喜听爱唱的黄梅戏,唱讲六中全会精神,让理论宣讲“党味”足“戏味”浓。

既要精准把握精神,

又不能丢掉戏的味道——

5部唱讲小戏成“爆款”

“六中全会再引航,不忘来时路沧桑……”去年12月20日,黄冈市遗爱湖畔,寒气刺骨。省黄梅戏剧院13名年轻演员身穿单薄戏服,拍摄唱讲六中全会精神的小戏《百年辉煌路》。该院研创室主任张敏在一旁抱着羽绒服,一到拍摄间隙就赶紧替他们披上。

“那天正赶上寒潮,演员们都快冻透了,只有心是热的。”回想起户外摄制的情景,张敏感慨。

张敏是唱讲小戏《百年辉煌路》的词作者。去年12月9日接到创作任务时,他正在赶往上海演出的高铁上。两耳塞上耳机,他开始潜心创作,车到站时,已完成了前10句唱词的初稿。

演出完回到黄冈,他又在演员的化妆间完成了后10句唱词的创作。“让我很感动的是,为了不影响我创作,大家进出化妆间时都蹑手蹑脚。”张敏说。

完成初稿后,他又反复研学六中全会精神,逐字逐句推敲,数易其稿。

“难就难在既要精准把握六中全会精神,又不能丢掉黄梅戏的味道,5部唱讲小戏的创作都不容易。”黄冈市委党校副校长吴敬秋介绍,这5部唱讲小戏分别为《百年辉煌路》《砥砺奋斗史》《永远在路上》《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分别由省黄梅戏剧院、黄冈市艺术学校、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罗田县黄梅戏剧院、英山县黄梅戏剧院创作录制,曲调选自《夫妻双双把家还》《黄州境内美山川》《东坡》等老百姓非常熟悉的经典剧目唱段,每部小戏4至5分钟。

今年1月初,5部唱讲小戏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和黄冈各大媒体平台推送后,观看量迅速突破2500万人次。

让“党味”更好地融入“戏味”——

老百姓看得欢、唱得来、传得开

“传统黄梅戏曲调比较温婉,不够豪迈高昂。为此,我们在曲调、唱腔、演员着装及表演上进行了很多创新,让‘党味’更好融入‘戏味’。”省黄梅戏剧院党委副书记郑斌说。

理论唱讲,声情并茂,情从何来?

青年演员王刚是《百年辉煌路》的主唱,从事黄梅戏表演20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用黄梅戏唱讲党的理论。他介绍,刚开始时有点不敢唱,怕拿捏不准,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找到了感觉。“用现代唱腔讴歌伟大时代,一定要有满腔的豪情和坚定的自信。”他说。

1月18日下午,“黄梅戏唱讲六中全会精神进社区”活动走进五里墩社区。戏台上,一曲《拉嗲》引得台下观众开怀大笑。故事讲述的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5个孙女争着拉爷爷到自己家过年的事,通过黄梅戏唱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美好图景。

《老夫妻学文件》就是这样一部情景剧:夏夜里,老两口摇着扇,来到大树下乘凉唠嗑。通过夫妻对唱,将党的政策理论娓娓道来,轻松活泼,让老百姓既过了戏瘾,又了解了国家政策。

“《拉嗲》《老夫妻学文件》这两部小戏已演了30多场,场场受欢迎。”黄梅县黄梅戏剧院院长余文新说,用黄梅戏唱讲党的理论,不仅曲调上要朗朗上口,内容创作上也要更注重故事化,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看得欢、唱得来、传得开,春风化雨润心田。

理论唱讲融入群众日常——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

今年元旦,黄梅县东山小镇游人如织。

景区戏台上,新鲜出炉的《永远在路上》《黄梅大戏新开场》等唱讲六中全会精神的小戏,赢得游客喝彩。

黄梅县剧院常年在东山小镇派驻一个18人左右的小戏团。以沉浸式表演方式,每天演出两场,周末加演一场。每场演出时间一个半小时,前半小时演员与观众在台下互动,后1个小时演员移步台上正式演出。

每到周五、周六晚,黄梅县剧院可坐160人的周末小剧场便热闹开场。尽管观众须购票入场,但基本上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小剧场的演出同时通过线上直播,每场线上线下观众400余人,每年演出超过100场。

无论是景区小戏台,还是周末小剧场,唱讲党的理论是必演曲目。

过大年唱大戏,是黄冈的传统。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惠民演出一直要持续到农历二月初三。“基本上场场爆满。”余文新说。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春节期间,黄冈民间戏班子数百个,春节期间到处赶场演出。

“黄冈人爱黄梅戏真的是爱到骨子里!”黄冈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依托黄梅戏线上线下常态化的演出,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唱讲,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