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中国光谷”: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这里有着“中国光谷”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光谷”,为“光谷”和全国的科技创新擘画蓝图、指明方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交出了更加亮丽的创新答卷。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鲲龙”遨游……新时代十年,中国科技创新勇立潮头,这些令世人瞩目的大国重器,背后都离不开光电子的鼎力支持。

中国光电子,武汉独树一帜。这里的“中国光谷”诞生过我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光电传输系统。

“光谷”的发展,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期许。十年间,总书记三次考察光谷,在不同发展阶段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2013年7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来光谷考察。他指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华工科技党委书记 董事长 马新强:总书记的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们,我们必须从国家的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全力以赴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接力赛跑。

科技创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关键技术“有没有”的问题。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马新强和团队立下“军令状”,围绕激光设备研制,先后投入研发经费30亿元,打造了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创造了60多项国内第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勉励大家,“科技创新要摒弃幻想,靠自己”“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中国信科集团烽火通信光网络研发负责人 熊伟成:总书记向我们说到,过去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自力更生,创造了两弹一星。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听到总书记这番话,都热血澎湃。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好的物质条件,我们更有责任去扛起国家科技创新的重担。

围绕科技创新,50多所高校、百余个科研机构和数以千计的科创企业向 “光谷”云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一大批面向全球的“光谷原创”接连涌现。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这一次,他对科技创新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这一次,十年前就和总书记面对面汇报的马新强,再次向总书记作了汇报。

华工科技党委书记 董事长 马新强:我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的激光产业发展已经迈入全球第一阵营,他很高兴。总书记叮嘱我们,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唯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扛起这个责任。

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握科技命脉。新的一年,朝着更大容量的目标,科研人员正在研制全球领先的超高速光通信系统。

中国信科集团烽火通信光网络研发负责人 熊伟成:这一根光纤,它可以支撑(超)过千万的用户,同时来进行高清视频的直播,我们预计在2023年把它全面推向市场。

向着更广领域的应用,“光谷人”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将特种光纤推向航天、海洋和医疗领域。

湖北省特种光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负责人 廉正刚:在新的一年,我们特种光纤实现了一个新的技术突破,它可以解决在卫星领域实心光纤不能长时间使用的问题,也是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新的技术重大解决方案。

面向更广袤的太空,“光谷人”努力让中国卫星看得更远、测得更准。

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周泽兵:我们把重力仪器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就可以看到更深的一些矿产,观测大气的水资源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这对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民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

新的征程上,瞄准科技自立自强,科研路上的追光者们正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用实际行动交出更加亮丽的创新答卷。

(总台央视记者 白央 梁铮铮 潘虹旭 马力 王亚民 闫乃之 金珠 孙丽鹏 湖北台 贵州台 辽宁台 黑龙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