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能源换“新” 弯道超“车”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很多领域都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全球的飞跃。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推出“奔跑新赛道”系列节目,聚焦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相比于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新三样出口动能强劲。这新三样就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生产线繁忙异常,不久前,我国第两千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新能源车从零到一千万辆,我国用了15年时间,而达到第二个一千万辆,只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产量爬坡迅猛。不仅是产量,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也都创历史新高。再关注港口,一排排国产新能源汽车正等待出海,上半年,我国继续保持新能源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这种火爆势头从何而来?

刚刚闭幕的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是汽车产业的一大盛事。单独开辟的新能源汽车展馆,热度不输燃油车展馆,两百多辆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自主品牌展台更是火爆。

新能源汽车的火,并不仅仅体现在长春车展上。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超过28%,也就是说,每卖出四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而就在三年前,这个数字还一直无法突破6%。

从无到有再到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如何做到异军突起的?如今的火爆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时间回到2003年。那时,我国传统汽车产业一直处于跟跑状态。出于对能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考虑,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对发展新能源汽车进行了研发布局,相关技术已经开始攻关。在这个起步阶段,大家遇到了一件足以摧毁信心的大事。

中国科协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进华:美国的全球的电动汽车的粉丝,在2003年7月,集聚在洛杉矶好莱坞公墓为电动汽车举行了“葬礼”。这个活动在全球影响巨大,特别在汽车产业界影响巨大。

当时,全球电动汽车发展以美国为主导,1996年,福特公司就推出了轰动业界的电动汽车EV1。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到了2002年,福特公司便决定收回所有EV1,于是就有了这场电动汽车的“葬礼”。

张进华:产业界普遍认为以这个事件为标志结束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历史。全球电动汽车以“葬礼”为标志,基本上放弃了电动汽车发展的路线。

面对这样的前车之鉴,中国是否还要继续既定的电动汽车研发攻关,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和定力。

张进华:中国当时对坚持研发布局进行系统复盘、思考,我们认为,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仍然是可期待的一个发展方向,国家科技计划仍然支持了新能源汽车科技攻关,中国是当时唯一这么做的,坚持这样的路线。

遵循这样的路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第一批量产新能源车规模亮相,拉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序幕。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持续低迷,新能源汽车的推进还是步履蹒跚。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引领,是决定我国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汽集团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再次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定了方向。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张永伟:这个必由之路大家坚定了走新能源的决心,因此整个产业化最关键的打基础阶段就是在2014到2015年,产业链开始完备。

战略举旗定向,但任何新事物被大众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无到有这条路该如何铺开?我国先后出台的七十多项产业、科技、财税等政策成了产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剂,在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进华: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以及2021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我们国家新能源发展的顶层战略性文件,系统规划了我们国家从2012年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产业发展的目标,以及技术攻关的重点;其次就是从2009年开始补贴再加上税收的减免,是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规模化应用一个重要的支撑措施。

有了这些战略、政策的支撑,企业更加坚定了进入这个赛道的信心,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市场开始升温,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痛点就是充电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充电换电设施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660万台,累计建成换电站超过2200座。

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上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流动,以北京牌照的新能源车为例,跨省区到南方的痕迹很明显。这说明充电这一痛点在不断缓解。不过,电池续航里程仍旧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必然要涉及另一个新三样:锂电池。如何提高电池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我们并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要想实现技术超车、产品超车、产业链超车,还需要靠企业的自主创新。

在宁德时代最新启用的创新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在进一步测试新一代动力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

从2011年创业之初,宁德时代就一直走在动力电池研发的最前沿。自主创新就是其成功的密码。仅最新成立的创新实验室里就有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是博士。研发投入也持续增加,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98.5亿。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 吴凯:当看到国家绿色发展的决心以及交通电动化和能源清洁化的巨大市场潜力,团队就立志要做出世界一流的动力和储能电池。主要依靠的就是技术性能优势以及精益求精的制造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在像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不断技术创新的带领下,我国动力电池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总和多年位居第一。与此同时,围绕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建立起来。仅宁德市就累计引进建设80多个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形成了超两千亿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不断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使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突破,在电池、电动车平台等多个领域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与此同时,政策培育出的需求市场逐渐开始变大,需求、市场、企业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正循环。

张永伟:到2019年、2020年这几年,产业和市场倒逼着或驱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到了自主创新比例比较重的轨道上来。

进入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扶持阶段步入了市场竞争阶段,电气化的同时,智能网联成了自主品牌主攻的方向。

张永伟:中国的新一代汽车消费群体,他们对汽车的定义发生改变了,也不再追求汽车必须是以交通工具为主的属性,他在乎的是能不能凝聚更多新的科技,能不能带来更多乐趣。

高速上变道、超车,这类复杂的操作,如今已经可以由很多新能源汽车自主完成,平稳顺畅,如同老司机。就算遇到暴雨天气,车机的辅助系统,也能为驾驶提供安全护航。

据了解,2022年,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车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助驾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跨界进入智能网联领域,让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各种无人驾驶场景开始示范应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各类测试在不断进行,力求更智能、更安全、更规范,达到车路云高度协同。

通过非凡的战略定力,全面的政策支撑、企业的创新驱动、敏锐的市场捕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发展上都取得了先发优势。这样的经验值得总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抢占技术高地,创造良好环境,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