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京城文化 谱研学华章——浠水一中北京研学活动圆满完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8月5日至8月11日,浠水一中组织了弘基班百余名师生开启了为期六天的暑期北京研学之旅,将“校内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8月6日上午,同学们前往首都博物馆。在“北京中轴线”展区中,同学们了解到北京城市布局,并从“天子居中而治”的思想以及各朝代都城布局的演变中感受到北京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气度和底蕴。

下午,浠水一中学子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清华校园,明阔的道路、潋滟的水光、骑行的学子……构成了清华独一无二的气息。它拥有那一份经历史积淀的淡然沉稳,也蕴含着那一份与时俱进的朝气蓬勃。一中学子们慢慢地融入了这里不徐不疾的节奏中,渐渐地沐浴在这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同学们不禁感叹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清华!

8月7日,同学们游览了中国两大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以及圆明园。

在规正雍容的都城里,颐和园是少有的有江南风色的大型皇家园林。一条画廊,满目彩画,行走其中,有湖风轻挽,画舫粼粼;有青山旁倚,佛香阁缀。浮翠流丹与湖光山色的碰撞,仿若一场山河与历史盛大的约会。

看过了颐和园的绮丽巧妙,再走进圆明园这“万园之园”,不免喟叹,这颗如此璀璨的东方明珠,在列强的荼毒下,仅余残骸,唯有在专家的复原图上,方可一睹其风采。繁华对荒芜,盛放对烬散,历史在颐和园的锦绣里,也在圆明园的枯萎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8月8日,同学们又探寻了两处群英会聚之地。

在北大,见未名湖轻漪,碧池畔柳影;叠翠重重,高塔飞檐微露;绿荫浓浓,白石小径穿林。燕园里,映衬着绿树成荫的操场,天空湛蓝,清爽无比,微风轻抚脸颊,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北大图书馆高大庄重,外面的彩色落地窗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北大的老墙上,青翠的爬山虎恣意生长,散步其间,有一股自然和谐之感。北大钟楼高耸入云,建筑雄浑而古朴,学子穿行而过,为其增添一分生机活力。北大校门大气磅礴,金黄的校徽显得庄重肃穆,让人感受到学术的庄严与权威。如此美景,不禁让同学们误以为进入了哪处风景名胜。

徜徉其中,同学们不时与伟人“邂逅”。李大钊、闻一多、蔡元培……先贤英烈在燕园里傲然屹立,莘莘学子在瞻仰中汲取力量。

相较于清北两座高校的感触与激励,中科院一丝不苟的严谨之风令同学们肃然起敬。洁白的高楼,整齐的窗户,每个方格后也许都是一项凝聚多人心血的研究,向来跳脱的学子们不由得屏气凝神,生怕惊扰了研究者宝贵的思绪。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家魏科所作的“气象变化与我们的世界”主题报告,将同学们带入了气象的世界。同学们也因此充分认识到气象的重要性。

8月9日,同学们依次进入力与美的领域。

在中国航天博物馆,一架架飞机扑入同学们的眼帘。同学们纷纷感慨:尽管时光在飞机上留下了足迹,却无法磨灭它们的荣光与尊严。

游览故宫,同学们沉醉于其璀璨辉煌的金、深沉宁静的红;惊叹于它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大气与雍容。

8月10日,天光未亮,同学们已然爬出被窝,奔赴一场致敬之约。5:20,同学们齐聚天安门广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庄严神圣的升国旗仪式——“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不惧奔波,毅然前往八达岭长城。蜿蜒如游龙,雨雾尽成风。看不见来路,也看不清去路,同学们全凭一腔信念向上爬,正如当年先民们排除万难,让巨龙爬上崇山峻岭一样,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

本次北京研学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同学们肃静有序地参观,通过珍贵的视频、照片、文字展板等,重温英勇奋进、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对党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建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赞叹。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此次研学使同学们亲近了山光水色,拜谒了先贤英烈,领略了科技前沿,铭记了党史光辉。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砥砺了德行,培养了可贵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雏鹰磨爪,必展凌霄之翼,搏击万里长空;学子观海,必挑民族脊梁,践行报国担当。愿一中学子藉此勇毅奋进,逐梦清北,将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通讯员:涂意舒)

(作者:涂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