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联体改革如何进行?浠水这场发布会干货满满

10月30日下午,浠水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联体建设有关情况,回答社会关注和媒体关心的问题。

发布人

周华雄  浠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中亚  浠水县委编办副主任

张   曙  浠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主持人

李五洲  浠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发布内容

浠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华雄介绍教联体建设工作总体情况

教联体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浠水教联体建设工作情况。

一、教联体的具体涵义

教联体是一种创新性办学模式,是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教育联合体。推进教联体建设有利于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大力推进教育强县工程。教联体是由1所优质城区学校和3至5所薄弱乡村学校组成,一所学校多个校区、一个法人,一体化发展。

二、浠水教联体建设基本情况

自5月份实施教联体建设以来,我县按照同学段组合的原则,通过城联乡、强联弱、大联小、远近搭配的方式,现建有21个教联体,其中初中4个,小学10个,幼儿园7个,覆盖全县所有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形成以城联乡、一校多区的格局。

5月份以来,在市对县教联体建设月度考核中,浠水均位居全市前列。

三、浠水推进教联体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是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以城区学校为龙头带动农村学校发展。通过均衡配置强师资、加大投入优条件等方式,将城区范围内的学校提档升级、建强建优,作为教联体核心校。以“七个一体化”为重点加强统一管理。通过落实行政管理、编制统筹、经费使用、教师发展、教学研究、考核评价、文化建设等“七个一体化”,加强对各校区统一管理。落实统一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师安排、课堂要求、作息时间、集体备课、作业设置、资料使用、教学活动、德育活动、命题训练(印刷)、阅卷、诊断分析、教学检查、指标评价、教学资源、激励措施等“17个统一”,促进教联体区域内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一体化运行管理,实现城乡学校全面融合。以优化管理架构为措施实行学校扁平化管理。撤销13个乡镇的中心学校,增设县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服务中心,分3个片区对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管理,建立了县教育局直接管理学校的管理架构,学校管理层级由原来的三级管理变为两级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二是促进城乡教师资源融合共享。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将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交流经历作为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必备条件,作为岗位晋级、职务任用、评先评优的优先条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按照“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原则,今年秋季我县21个教联体交流教师530人,占全体教师人数12.3%,其中骨干教师191人,占交流教师人数36%。推行中小学教师专任化建设。今年新招录紧缺学科教师212人,交流教师530人,并通过走教送教、专递课堂同上一堂课等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为36所农村学校解决体音美等学科教师紧缺问题,保证了全面开课。目前,全县体育、音乐、美术等教师专任化率都有较大提升,其中小学分别达到87%、92.6%、85.5%;初中分别达到85%、92%、88%。建立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各教联体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从师德师风、现实表现、工作量、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考核,建立了优劳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工作激励机制。

三是加大教联体建设经费投入。加快教联体数字化建设,实施同步课堂、集体备课系统、巡课系统、网络阅卷系统、视频会议等信息化建设。今年第一期投入544万元,已完成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第三实验中学、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等6个教联体信息化建设。第二期投入559万元,4个教联体信息化建设及县级集控管理平台建设正抓紧实施。计划再投入资金1500万元,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21个教联体信息化建设任务。

四是一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调整学校布局。以县城(新区)为中心,建强城区学校龙头,以城联乡,全面形成县域教育合理布局,高效运行。综合考虑全县发展布局、人口变化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将小规模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近撤并到其他学校,合理分流学生,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依据教联体建设需要,将原设在初中的六年级回归到小学,更好衔接小学和初中教育。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县21个教联体共设立党委1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07个,教联体核心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分设,全面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管理干部竞争上岗机制。通过民主测评、考核考察、竞聘上岗等方式,择优任用教联体管理干部,精减学校干部200余人,精减人员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加强教学力量。实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县城区8所小学、4所初中学位供给情况,将清泉城区划分为12个招生片区,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入学。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优质均衡、城乡一体”的改革方向,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以“七个一体化”管理机制为根本保证,以党委领导、各负其责为责任体系,以“人人过关、校校达标”为考核办法,全面推进教联体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浠水县委编办副主任张中亚介绍教联体建设机构编制调整情况

县委编办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响应省市“教联体”建设工作,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以城镇优质学校为依托,采取“城联乡”“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等方式,分学段整合组建了21个中小学(幼儿园)融合型教联体。通过深度整合设置,在机构编制等方面实现了四大转变。

一是大幅精减机构,由众多法人向单法人转变。本次组建融合型教联体共减少129所学校(幼儿园),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减少3所,初中减少19所,小学减少98所,公办幼儿园减少9所。组建融合型教联体21个,包括浠水县实验初级中学、浠水县思源实验初级中学、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浠水县第三实验初级中学等4个初中教联体,浠水县实验小学、浠水县第二实验小学、浠水县第三实验小学、浠水县第四实验小学、浠水县第五实验小学、浠水县第六实验小学、浠水县第七实验小学、浠水县第八实验小学、浠水县散花实验小学、浠水县闻一多小学等10个小学教联体,浠水县实验幼儿园、浠水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浠水县童之梦幼儿园、浠水县南宇幼儿园、浠水县新蕾幼儿园、浠水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幼儿园、浠水县巴河临空经济区幼儿园等7个幼儿园教联体。实行由教联体单一法人代表负责的办学模式,被整合的学校(幼儿园)不再保留事业单位法人。

二是大幅调整编制,由城乡不均向城乡一体转变。根据秋季最新统计的在校学生数,按标准重新核定各教联体编制。原城区及乡镇学校整合后变为各教联体的分校区,不再单独核定编制,教职工编制由各教联体统筹使用,不再按城乡区域分类,实现教联体编制管理一体化。

三是加权学前教育,由短板弱项向齐头并进转变。按照编制核定标准,相应核增了幼儿园学段编制,全面加强了学前教育编制配备,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职工编制配置结构更加均衡。

四是加强党的领导,由各自分散向集中统一转变。全面加强教联体党组织建设,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各教联体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职数,确保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发挥。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县教育局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完成各教联体机构和人员信息在省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平台中的设置调整,落实好机构编制信息实名制管理工作要求;二是加快完成已整合学校的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确保各教联体依法依规开展各项活动;三是根据最新核定编制数和实有教职工数,拟订2024年度教师公开招聘用编计划,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编制保障。

浠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曙介绍教联体建设中教师管理、职称评聘等有关情况

为配合推进浠水县教联体建设,县人社局以“放权、搞活、规范”为主线,继续改革创新、优化服务、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统一招聘为教联体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通过岗位管理、职称评聘引导激励教联体内教师合理流动,向乡村流动。

一、完善教师招聘工作体制。按照县委编办下达的招聘用编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组织、编制、人社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实行教师公开招聘“一事联办”,确保编制启用、岗位申报、组织实施、手续办理全流程无缝衔接。从2024年起,除高层次人才招聘引进外,我县义务教育教师招聘原则是全部纳入全省义务教育教师招聘平台,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时间。

二、发挥岗位激励引导作用。建立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实施“三放一规范”,放权、放宽、放活,加强规范管理,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对于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专项津贴,省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百千万工程或省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北名师,省、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获得“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单位无相应岗位空缺的,经核准后可不占相对应的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数予以聘用。

三、落实教师职称倾斜政策按照倾向基层、倾向教学一线、倾向重点学科的原则,引导教师服务基层一线,落实教师职称评聘相关倾斜政策。一是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满30年、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不受本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二是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须有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三是职评水测要求,乡镇所属中小学教师不要求参加统一组织的水平能力测试,其水平能力由本校在综合考核其工作业绩、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形成推荐意见,正式推荐即视为水平能力测试合格;四是落实县级中级教师职称自主评审,自主制定不低于省级标准的评分体系。

答记者问

问:浠水教联体建设工作主要带来了哪些变革?

周华雄回答记者提问:

这次教联体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基础教育最大的一场改革,它主要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育格局重塑。此次教联体改革,打破了城乡、乡镇间的地域限制,在现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选取21所优质学校作为核心校,与不同行政地域的学校组建在一起,形成新的教联体。一个教联体内,既有城区学校,也有乡镇学校,还有跨区域的学校,浠水教育呈现出新的格局。

二是教育体制重建。过去,我县教育系统是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学校的3级管理体制。现在,撤销乡镇中心学校,乡镇学校直接纳入教联体。县教育局直接管理各教联体。教育体制从3级管理,变成2级管理,整个教育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教育治理实现从行政驱动到内涵驱动。

三是教育生态重构。体制变革之后,要实现教联体内的高效运转,需要制度重建和流程再造。管理上,教联体各校区实行“七个一体化”,即行政管理一体化、编制统筹一体化、经费使用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实现了人、财、物的统一调配,实现了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条件保障共促共进。

问:教联体建设中,浠水教师编制有无增减或者调整?

张中亚回答记者提问:      

在教联体建设工作中,我县教职工编制总量整体基本无变化,适当重点倾斜。根据最新统计的在校学生数,按照中央、省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的标准,对各学段的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其中小学、初中教职工编制总量相应调减,高中、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总量相应调增,确保各学段教职工编制均衡发展。后续我们将根据每年在校学生数的变化,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在全县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动态调整,实现编制及时调配、合理流动、动态管理,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问:如果教联体学校内教师从核心校区交流到分校区任教,人社部门有什么引导政策?

张曙回答记者提问:      

对于教联体学校内从核心校区到分校区任教教师在职称评审予以适当政策倾斜,促进融合型教联体学校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合理流动。核心校区教师交流到分校区任教,符合岗位晋升资格人员可利用分校区相应空缺岗位,在分校区进行岗位设置与晋级;三年交流期满,经考核,工作认真负责、业绩优秀的教师返回核心校区时可保留晋聘的岗位等级,原聘期不变。确保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