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吨生活垃圾被“钢铁巨爪”抓起,转往焚烧炉,燃烧过程中产生过热蒸汽,推动汽轮组旋转来带动发电机运转生产电能……这是武汉千子山环保垃圾发电厂通过垃圾焚烧来发电的场景,将垃圾变废为宝,呈现了“无废”的理念。
2022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在此契机下,武汉市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印发《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目前,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垃圾分类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生活垃圾分类是武汉市建设“无废城市”的“必答题”。在洪山区东原晴天见小区,环保收集屋以灰色为主色调,与小区环境协调一致。屋内,消杀设备、排气装置、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居民朱女士对记者说:“现在改建了一个垃圾房,垃圾不倒在外面,都在垃圾房里面进行分类,小区环境现在真的是蛮好。”
据了解,洪山区城管部门积极推进在各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产业园建设新型环保垃圾屋,目前全区已建成垃圾分类收集屋30座。
在武昌区书香苑,一位提着垃圾的居民来到厨余垃圾箱前,按动箱子上的按钮,垃圾箱自动打开,待投放完毕后又缓缓闭合,全过程干净又便捷。
“书香苑是武昌区打造的60多个垃圾分类示范点位之一。这座垃圾分类收集房集投放、暂存、宣传功能于一身。依据网络和磁感应系统,工作人员就可以远程获知和控制每座垃圾房的载满情况,从而提升管理和工作效率。”武昌区城管局环卫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提出将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持续推进容器“退桶入院、退桶入室”,集中改造分类投放点,同时建成分类收集屋1000座,新(改)建环保型分类收集转运站100座。
变废为电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一台台装满生活垃圾的垃圾车开进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厂,通过卸料平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仓内。整个垃圾仓长54.7米,宽28.8米,深约27米,总容积超过2万立方米。
在控制室监控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垃圾送入焚烧炉后的处理过程:垃圾被投入焚烧炉后,完成干燥、燃烧、燃尽三个阶段处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会与余热锅炉受热面进行热交换,进而产生过热蒸汽。这些蒸汽推动汽轮组旋转来带动发电机运转,进而生产电能,实现并网发电。
而垃圾燃烧后产生的炉渣,过去一般作为废弃物,被填埋处理。如今,可以将炉渣变废为宝,制作成人行道步砖、站卧石、植草砖等,送往建筑工地用作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则会经过净化处理后形成“中水”,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循环利用。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处理、有机垃圾处理、市政污泥处理、工业危废和医废处理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于一体。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厂,每天产生600吨炉渣,可以分拣出450吨再生砂,可生产25万块标准砖,铺满5个篮球场。同时,还可分拣出42吨铁、铜、铝在内的废旧金属,实现资源化利用率高达85%以上,真正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
危险废物“化零为整”及时清运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若处置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需要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专业公司进行收集、转运、处置,但通常情况下,危废回收门槛为10吨,武汉不少小微企业产生危废量较少,时常遇到危废经营企业不愿“接单”,企业处置费用过高等问题。
“有多少收多少,随叫随到。”在东湖高新区的华润双鹤湖北分公司,前来收集、转运危险废物的武汉润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斌介绍,该公司专门从事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每次上门收取数量不设下限。截至目前,已与辖区内55家企业、单位签约,累计已收集转运危废百余吨。
在收集现场,工作人员用叉车将危废装在方型大桶中,再转移至危废转运车上,随后,危废转运车返回武汉润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暂存于400余平方米的库房中,这些危废将择期转运进行无害化处理。
武汉已经建立起一套满足城市需求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危险废物按照相应流程进行动态监管和及时处置;同时,全市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随时确保略有富余,让危险废物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收集、贮存、综合利用和处置,最终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
武汉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主要农业废弃物接近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得到安全管控,努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