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江爱自拍④|武汉“小瑞士”诞生记


地点:武汉市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时间:2013年→2023年

一朵花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朵生长在灵山的小“fafa”。上面这张卫星对比图是我家乡十年来的变化,从“面目憔悴”的灰扑扑,变身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多巴胺色系,这个“旧貌换新颜”的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讲起。

当我第一次睁眼看这个世界的时候,灵山就总是被一层灰色“笼罩”。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地皮、灰色的河流……奶奶告诉我,这种灰色也伴随着她的童年。1959年,因为灵山的石材质量好,这里就建起了第一座为武汉水泥厂供料的采石厂;到了20世纪80年代,灵山的采石厂更是达到了20多家。

几十年的无序开采,让我的家乡遭到了严重破坏,山上的小伙伴们都过起了“暗无天日”的生活,灵山也失去了“灵气”,变成了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矿山。

曾经满目疮痍的灵山

“命运的齿轮”在2014年开始转动。那一年,漫天的灰尘和往来的大型运输车都消失了,正在我们感到奇怪的时候,平时走路慢吞吞的小石头一边跑一边高兴地喊:“都关了!都关了!灵山周边所有采石厂全部关停了!”

那个时候,我的世界除了灰色就只有黄色——经过数十年简单粗放式的爆破开采,灵山山体损坏严重,到处都是裸露出来的黄色地皮,损坏面积达1370余亩,矿底还出现了一个深50米,面积50余亩的巨型矿坑。

未修复的矿坑

此后,灵山就一直悄无声息地维持着破败的样貌,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在2019年的某一天,沉默的灵山久违地发出声响,但这次的轰鸣声好像与过往采矿不同。正当我们在猜测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不久前回长江“老家”探亲的江鸥带来了“最新情报”。

江鸥告诉我,这次回去它感觉同类变多了、码头变美了、岸线变绿了,便找来好朋友“豚豚”打听。豚豚是一只可爱的江豚,作为长江“街溜子”,总是能掌握到第一手的资讯。豚豚说,人类开始了长江大保护,现在大家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说废弃矿山的特殊生态功能修复也成为了新重点,说不定灵山也会大变样呢!

不久之后,作为武汉市复垦复绿的先行试点,灵山率先进行了修复工作。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灵山,施工人员们喷土、种树、植草,给荒山“整形”,让原本光秃秃的灵山重新穿上了绿色的“生态外衣”。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修复,我终于见到了这个世界的缤纷色彩。曾经被破坏的山体变得翠绿,五颜六色的花草也漫山遍野地重新冒了出来。

2021年12月,灵山项目一期治理工程全部竣工,初步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咏梅”的山林景观,让灵山实现了“华丽转身”。

“灵山花境”中盛开的油菜花田

在铆足劲头推进生态复绿的同时,灵山的文化旅游项目也在加紧开发,人们因地制宜地选点、播种、建湖。

2023年4月,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迎客。在这片面积约700亩的“灵山花境”,飞瀑奔腾而下,落入翡翠蓝湖;铺天盖地的油菜花田,给深邃矿坑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岸边铺青叠翠,鲜花次第盛放;小路蜿蜒,远山如黛……我的家乡灵山,从曾经漫天尘土的“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武汉首座矿山公园,更是因为生态好、环境美,被游客们称为武汉“小瑞士”。

修复后的矿坑包围着清澈见底的湖泊

现在,我的家乡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也在“灵山花境”中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成为了花海中最靓眼的“小fafa”。

从千疮百孔到“披绿生金”,灵山这段“矿”世奇缘的故事,谱写出了一首“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绿在心中”的绿色发展协奏曲,回荡在灵山的青山绿水间。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曾嘉怡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