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一个个招商团队奔赴全国各地,一处处项目工地火热建设,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金秋时节,行走在襄阳大地,扑面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滚滚热潮,放眼看到的是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处处充满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精气神。
“链”上持续发力,产业步步生花。在强链、补链、延链、稳链的华丽蝶变中,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带动产业上下游生态链协同发展的“襄阳模式”加快形成。
时光流转,产业更迭。襄阳描绘了“一枢纽四基地”的新蓝图。锚定汉江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新目标,襄阳迈上新征程的步伐更加从容、愈发坚定。
5月28日,高新区刘岗货场停车场里,一辆辆轻型商用车整装待发,即将运往各地市场。全媒体记者 谢勇 摄
襄 阳
握紧招商引资“生命线”
深耕“产业链”,招商提质效。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链式思维”,聚焦“144”产业集群和“6+2”重点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求做到按图索骥、精准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眼下,位于东津新区的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项目预计12月份完成全部厂房建设。
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广东鸿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鸿凯公司)是一家为锂电池生产线研发生产智能超细纳米级投料、混合、分散、研磨等智能设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新能源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硅碳等领域的自动化生产线。
建设中的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打造以生产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线智能研磨分散设备为主的产业园基地。
襄阳的动力电池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全市新能源汽车工业完整衔接,产业集群有效融合,呈现出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与动力蓄电池、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生产于一体的总体布局,新能源汽车整车加速研发试制,动力电池配套能力优势显著。
自项目洽谈以来,市招商部门和东津新区深入了解鸿凯公司上下游配套产业,提前绘制好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地图,全面掌握鸿凯公司襄阳项目的各类需求,有的放矢地加大产业链招商、产业链配套力度。一系列“链式”招商、“精准”招商的硬举措,最终让鸿凯公司决定落子东津。
“步步推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链接’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最优服务……”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赣锋锂电)襄阳项目负责人为襄阳高质量的招商服务点赞。
赣锋锂电襄阳项目厂房建设现场 全媒体记者谢勇 摄
作为我国锂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赣锋锂业的下属企业和重点打造的锂电池业务板块,赣锋锂电在东津新区投资100亿元,加快建设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而鸿凯公司正是赣锋锂电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
除了鸿凯公司、赣锋锂电,还有瑞骏特种车、泰美科智能装备等一大批产业链优质企业均已落户东津。
目前,东风鸿泰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作为我市新型储能产业链上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拟分两期实施,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将对补齐我市新型储能产业链缺失环节、壮大产业链优势环节起到关键作用。
“襄阳市和襄城区招商部门精准服务,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快速推进,预计今年12月底可完成设备调试及试生产。”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按照“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壮大产业链优势环节、延伸产业链条”的思路,我市坚持“链”上发力、靶向施策,拎稳“篮子”选“好菜”,持续放大“引进一个、带来一串”的磁场效应,进一步壮大襄阳产业集群。
襄 阳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
项目兴则产业兴,项目强则经济强。
近年来,我市着力强化“链式”布局,全面构建现代化新能源整车产业链和服务生态圈,持续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电芯车间、动力站房、原材料库等建筑高低林立,工程车有序行驶,生产设备陆续进场,技术人员忙碌在各自岗位……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的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骆驼股份)新能源低碳产业园,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建设中的骆驼集团新能源低碳产业园 全媒体记者谢勇 摄
争分夺秒的背后,是低压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据悉,该产业园总投资68亿元,分两期建设。
骆驼股份是国内汽车用低压电池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客户几乎囊括国内所有知名车企。
“积极向低压锂电池转型,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骆驼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被多家汽车厂商指定为零部件的批量配套供应商,2023年开始逐步量产。预计在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引领带动下,低压锂电池市场有望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介绍,该公司开展多项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及工艺升级,2023年锂电池平台完成专利申请210个,累计授权专利131个。投建新能源低碳产业园汽车低压锂电池项目,有利于发挥汽车铅酸电池的协同和互补作用,适应潜在的市场变化和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
机械臂灵活舞动,自动化物料小车来回穿梭……镜头转向东风汽车纳米科技(襄阳)有限公司(简称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总装车间,一辆辆崭新的东风纳米01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组装成型。
东风纳米01新能源汽车 全媒体记者谢勇 摄
“东风纳米01在全国多措并举创新营销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使得全国的销量逐步上涨,带动了工厂排产量的增加。我们现在都在加班加点,确保按时把车辆交到客户手中。”东风纳米襄阳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我市首个A0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项目,东风纳米01在襄阳的落户生产,填补了襄阳市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领域的空白,极大地带动了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襄阳,进一步提升了襄阳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机械臂上下翻飞,屏幕上数据跳动,工人们忙碌作业……东风汽车股份制造总部襄阳工厂智能制造绿色工厂项目总装新车间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按照国内领先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工厂标准,新建轻卡生产线、客车生产线、物流阵地等,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襄阳新能源商用车的行业地位。
在坚持“链式”思维完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方面,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全面投产,骆驼股份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和10Gwh储能电池项目(一期)、湖北新火炬新能源汽车滚珠丝杠轴承等项目、襄阳佳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建设。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不断壮大整车规模和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链升级、重构,集聚核心总成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国牌优势,深入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因车而立、因车而兴、因车而荣。如今的襄阳,汽车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拥有包括汽车研发、制造、检测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发动机、车桥等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全产品链,已成为国内适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佳地区之一。
襄 阳
做强产业链发展“主引擎”
进入新时代,襄阳被国家明确为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重点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并被赋予引领、辐射、联结、带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然而,长期以来
襄阳的传统产业占比大
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低
如何解决?
襄阳找到了破题的路径:
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
做优“链式”创新
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三线并进”
打造“144”产业集群
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奋力打造万亿级工业强市
针对科教资源、高端人才瓶颈,我市积极引进武汉的教育、人才资源,书写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的新时代“隆中对”。
近几年,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湖北隆中实验室相继落户襄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襄阳落地转化,成为襄阳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大助推器。
2022年7月,湖北隆中实验室开园。该实验室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组建,以先进车用材料为核心研究领域,实现6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通讯员何丽 摄
2023年
我市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
技改项目391个
7家企业入选
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创新引领,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155家规上企业中,回天新材胶粘剂、精信钒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50%、40%;新华光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光学玻璃研制基地;汇尔杰5微米超细玄武岩纤维助力嫦娥六号“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襄阳还是中国电力软启动产业发源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软启动产业集群,聚集规上企业140多家,万洲电气WP进相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创新为魂,力推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壮大。亚洲最大、全国唯一的航空救生装备制造基地——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航宇嘉泰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国内航空座椅行业翘楚。
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工人对C919飞机座椅进行装配。全媒体记者谢勇 通讯员张沛 摄
在科技创新的强力加持下,我市于2023年首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50强,并入列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在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跻身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突出“链式”创新,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我市还将加快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电动力、网联化、智能化转型,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6G、AI、碳化硅外延芯片等未来产业。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回顾过去
襄阳各项发展成就
在历史的时间轴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放眼未来
襄阳的产业链发展
展现出更强大的定力、韧性和活力
来源:襄阳日报
责编:高杨 审核:杜红丽 终审:周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