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无人机,让城市治理更“立体”


刚从机库起飞的无人机。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伴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从武汉市豹澥街长岭山关山公路检测站路边的机库中缓缓起飞,直奔附近的长岭山进行火情巡查。5分钟,无人机就巡完了一座山头。

这是10月24日早上9时,记者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无人机库看到的场景。

自动巡航回库的无人机。人民网记者 郭婷婷摄

银灰色的球形机库高约1.5米,顶部可自动开合。除了配有先进的自动充电设施和监控系统,机库旁还设置了微型气象站,确保无人机运行不受天气影响。

“机库既是充电站,也是地面操控台,无人机可在此自动起降与充电,也可接收远程指令。”项目经理高文建介绍,这样的自动机库在整个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有128套,平均每2到5公里就有一套。

此时,距离这个机库约9公里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里,普宙科技重点项目部总监常雷正紧盯着大屏,通过共享无人机平台查看无人机实时回传的数据信息。“我们根据城市管理需要开发了55种识别算法,构建了城市管理、环境水务、应急管理、交通管理等34个典型应用场景。186架无人机每天自动巡航,只要触及这些算法,即可触发预警,系统再将问题发至相应的管理部门。”

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无人机飞行状态实时显示。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早在2022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就联合区内企业普宙科技谋划打造“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项目,研发出了共享无人机平台。今年8月,该平台迎来内测,相关数据信息也逐步接入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项目共规划有2000条无人机常规航线,将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上空织出一张“低空公共航路网”,186架无人机实现518平方公里低空域全覆盖,可同时向辖区内32个职能部门、街道、园区提供数据服务。目前,已产生有效预警数千份。

共享无人机平台,给城市治理带来什么?

最近举行的武汉网球公开赛上,共享无人机的表现很有代表性:赛场周边无死角巡飞的无人机发现一处违建,立即通知城管予以拆除;发现堵塞道路的违章车,呼唤交警前往处置;赛事散场时,监控人流引导喊话,有效避免拥堵。一次巡飞,服务多个部门。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无人机预警信息。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共享无人机,赋予了城市治理全新的低空视角和解法。

对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管局林业科工作人员陈威来说,有了共享无人机,他的工作就变得轻松。

“人工巡山要走一天,无人机飞一次只需5分钟。无人机自动巡查,将林区防火从‘地面’向‘空地一体’延伸。可以先根据预警信息初步研判现场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决策。”陈威说。

“以往,有需要的单位得自己购买无人机,培养‘飞手’。现在有了共享无人机,只用提出需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解决了监测任务重、区域难覆盖等问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管局副局长殷雄告诉记者,最近,他们正在委托平台帮助拍摄全区所有建筑楼顶的情况,以便对楼顶乱象进行整治。

无人机日常巡查。孙蕾摄

除了定时巡航模式外,共享无人机平台还有应急模式。常雷向记者介绍,“日常模式已实现5—10分钟快速巡航。如遇大型赛事、融雪防冻、防汛抗旱等特殊情况,则可根据需要临时调派附近的无人机支援。区公安、消防等单位正积极探索共建接警联动机制。接警后,无人机3分钟可到达目标地点,5分钟回传现场画面。”

“目前,我们平台在向全社会征集商业应用场景,同时也在探索无人机驾驶体验、科普教育及培训、旅游航拍等民生服务场景。我们计划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经验覆盖全省,走向全国。”普宙科技总经理陈虎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人民网 责编: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