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浠水举行新闻发布会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11月8日,县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浠水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图片

图片


主持人

李五洲  浠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发布人

陈向勤  浠水县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郭卫星  浠水县卫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杨先锋  浠水县住建局党委成员、副局长 

范   婷  浠水县发改局党委成员、总经济师



发布环节




浠水县民政局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向勤
介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

图片

浠水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尊重老人的实际需求和城乡的不同实际,围绕着城区和农村两大板块体系进行谋划布局,并进行了充分的改革试点和论证,现已搭建完成布局有致、供需有序、服务有效、延伸有力的“四有框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养老服务亮点在全市的优势也越发突出。


一、重优化布局,把普惠便民放在第一位置


投入近2亿元围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搭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一是突出科技赋能。建设数字化智慧系统,整合居家护理、健康医疗、养老助餐、家政、临时陪护等需求信息和供给资源,形成了“系统+服务+老人+终端”供需链市场。二是突出普惠扩能。整合城区集中养老、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医养结合等基础服务功能,大力推进“15分钟便捷养老服务圈”试点,建成青云、莲花池等社区养老综合体13个。以解决老年人就餐需求为切入口,采取政府适当给予建设补贴和助餐补贴,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运营,建成幸福食堂34个,基本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幸福食堂运营模式。三是突出机构提能。整合政府闲置资源,按照全县东、西、南、北、中打造蔡河、关口、散花等5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面向社会老年人提供代养、托养、康养等服务。持续加大民办养老机构支持力度,我县两家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社会代养人员近400人,县金螺湾老年公寓成为我县养老机构的“民办品牌”,工作经验多次在省、市作交流推介。

二、重深化改革,把特色创建放在关键位置


浠水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举措,“开门办院”“公建民营”“旅居养老”“医养结合”等相继试点,成效明显。县社会福利院转变传统的“关门办院”保守思想,试点推行养老机构“开门办院”,打造没有围墙的福利院。将福利院幸福食堂、中医阁、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区和休闲区面向社会开放。自“开门办院”后,福利院每天接待前来休闲娱乐的老人200余人次,真正实现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模式融合发展,擦亮了“浠水样板”养老品牌;引进市场主体投入600余万元,“公建民营”,将老妇幼保健院改造成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康养照护中心,建设周期到投入使用不到100天,在全市展现出“浠水速度”,目前该中心已入住失能特困人员252人,辐射周边7个社区、6个村,直接受益老年人达1.2万人;依托三角山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开发旅居养老,嵌入青山、绿水、村落等文化旅游产业,因地制宜融入田园居家式、公寓疗养式、亲情托养式等新型养老模式,吸引老年游客打卡游玩居住;积极倡导中医药产业进驻养老机构,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县社会福利院、县失能人员康养照护中心联合相关医疗机构还设立了便民医疗窗口。


三、重机制创新,把银发赋能放在突出位置


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思路。一是充分重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年投入700余万,通过购买服务,以片区为单位遴选4家市场主体,投入200余名助老员,为全县7500余名分散的五保、低保、失能老人上门服务。二是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统筹农村闲置人员(留守妇女、低龄老人等)力量,组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在辖区内开展邻里互助式养老服务,让农村闲置人员就近就业增收。在城区社区试点开展“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建立“爱心积分”公益台账,利用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引导志愿者或低龄老人通过储存爱心服务时长兑换互助养老服务。三是深度发掘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针对当前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高端化的养老需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先后引进了三泉、养心谷、长生文旅等五大康养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均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提供康养床位2700余张。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优化布局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创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县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推动全县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浠水县卫健局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郭卫星
介绍推进医养结合
深化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情况

图片

近年来,县卫生健康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以医养结合为抓手,着力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助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实施昂首、壮腰、强基“三大”工程,改善老年人就医条件,提升为老年人服务能力。累计设置医疗床位5393张,其中增设养老床位883张。配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311人,其中:配备老年人康复护理人员1298人。建设老年医学科2个,安宁疗护病区2个。成立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461个。


二是全力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为方便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看病就医,10家医疗机构采取“嵌入式”模式、1家养老机构采取“养办医”模式建设医养结合机构,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设置老年病区,配置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开通医保报销系统,打通挂号、就医等绿色通道,就近解决1200余名老年人门诊治疗和住院报销等医疗服务需求。


三是全心落实老年健康服务。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与县民政局联合印制工作方案,签订服务协议,落实制度保障。二是强化培训培养,累计组织87名医养结合机构医务、护理人员参加线上培训学习,5名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骨干参加全国老年医学人才进修培训。三是创新工作载体,将医养结合工作与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医养结合质量提升行动等结合起来,一体谋划部署、一同考评结账,有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落细落实。四是深化健康服务。大力实施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136225人份,开展健康体检97773人次、健康评估指导74681人次、中医药服务74432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医养结合机构模式单一、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健康服务的力度,提升现有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水平。同时,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大力推进“医办养”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为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卫健贡献。

浠水县住建局
党委成员、副局长杨先锋
介绍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情况

图片

近年来,浠水县住建局聚焦提升老年人居住生活品质,全力实施适老化改造项目,着力建设老年宜居环境,助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养老”变“享老”。


一、盘活资源,发展医养地产。一是引入社会主体,将浠水县原妇幼保健院改造为县级失能人员康养照料中心,嵌入幸福食堂、养老综合体、老年大学等功能,为失能老人提供失能照护、医养康养、老年助餐等服务。二是在城郊建设的月亮湾·养心谷项目,通过在姑嫂山城市公园周边打造宜居宜养环境,并依托社会机构提供专业医养服务,吸引众多老年家庭在此安居。三是将博森一品项目作为试点,引导开发商将原规划建设的幼儿园,调整为小区综合康养中心,配置老年人幸福食堂、中西医诊室、康复训练室、图书室、舞蹈厅、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满足老年人的安居养老需求。


二、优化改造,提升基础设施。以提高老旧小区老年人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完善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认真收集老年居民群体对小区无障碍改造、健身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落实到改造项目中。目前,锦霖辰庄小区和博雅花园小区已完成休闲广场建设,并在多处通道、栏杆周边安装绿植花箱,投放健身器材,新建路灯、楼道感应灯,丰富老年群众休闲生活,方便居民出行。


三、整合职能,强化服务保障。一是精简审批流程。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行精简,实行了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在办理浠水县金螺湾颐乐园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医养综合楼项目时,多次深入走访企业,以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办证提供加速度,该项目最终顺利落地。二是加强现场监管。定期开展现场检查,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审批方案和施工标准执行。搭建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与规划、土地、建设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三是提升验收质效。实行“联合验收”改革机制,将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消防验收、竣工档案验收、人防验收审批事项,通过部门联办机制,实行综合窗口一窗受理、一窗出件、限时办结,精简办事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加快补齐小区及周边适老基础设施“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努力为老年人提供质量更优、水平更高、服务更好的康养服务。

浠水县发改局
党委成员、总经济师范婷
介绍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及项目相关情况

图片

近年来,县发改局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具体工作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厘清发展思路。养老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县发改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增强人民福祉为宗旨,在编制《浠水县“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浠水县战略规划》时,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将养老服务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明确了养老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同时,注重与医疗、教育、文化等其他社会服务领域的衔接,确保养老服务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确保养老服务不仅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且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坚持项目支撑,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局充分履行发展改革部门在项目审批、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实施了一批重大养老服务项目,其中政府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1.5亿元,社会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达40亿元,项目的建成和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全县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还谋划和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了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到机构养老的全链条服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养老服务纳入特许经营合作范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公共财政压力,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下一阶段,县发改局将紧盯工作重点,细化完善项目储备,围绕国家政策导向、支持方向和资金投向,加大协调对接力度,争取更多中央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持续优化养老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问答环节






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独居、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请问如何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前期调研,农村养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老年助餐和失能人员照护是最突出的养老难题。二是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一、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一是公建民营,对全县18所养老机构进行优化布局,划分5个区域性康养服务中心,科学设置失能人员康养照护中心、认知障碍对象照护中心、精神障碍患者照护中心、社会对象康养中心等,同时面向社会老人开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二是整合村委会办公楼、学校、卫生院、七站八所办公楼等闲置资产,改造提升为镇级养老综合体或村级互助照料中心,嵌入长期照料、短期托养、老年助餐、医养康养、休闲娱乐等功能。三是整合乡镇卫生院富余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设置医养结合服务点,村级家庭医生开展上门诊疗服务等服务。

二、创新运营模式,满足农村养老服务多元化需求。一是引进专业市场主体推行“打包式”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即依托区域性康养服务中心、镇级养老综合体、村级互助照料中心、湾组养老服务站等作为枢纽,引导辖区内留守妇女、低龄老年人等加入专业市场主体养老服务团队,开展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培训,为辖区内老年人开展邻里互助式养老。二是整合辖区各类涉老服务市场主体,利用养老综合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六助一护”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实时响应。三是依托三角山等地丰富旅游资源,开发旅居养老,联合县文旅局将绿杨乡福利院打造成文旅康养中心。


请问医养结合机构有哪几种模式?我县“医办养”模式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现状如何?

医养结合机构共有三种模式:一是“嵌入式”,即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老年病区或门诊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这种模式全县有10家。二是“养办医”模式,即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如金螺湾颐乐园养老机构。三是“医办养”模式,即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服务,这种模式我县目前还没有。


为建设“医办养”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县卫健局正在争资立项,准备将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成“医办养”模式医养结合机构。


请问部分老旧养老院建筑消防设施陈旧,耐火性能差,该如何解决?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消防改造专项支持。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对部分老化、损坏或失去功能的设施进行更换,对部分仍能正常使用且在有效使用期的产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所有的消防设施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作使用。

2.定期维护保养。对所有的消防设施进行整改完成后,聘请专业的消防维保单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产品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消防设施时刻保持完好状态。


请问2025年政府在养老领域有哪些重大项目待实施?

2025年政府将进一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将启动社区居家养老及医养结合养老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启动浠水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计划搭建浠水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15个社区网络全覆盖,改建4个社区(青云、莲花池、宪司坳、关帝庙)养老服务中心,共设护理型床位207张。完善社区康复理疗、助残、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功能。启动浠水县医养康复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拟对关口镇三店福利院进行改扩建,改建为县级医养康复机构,设置床位320张,配置基本医疗检查、文娱活动、健身康复、生活技能训练、心理咨询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政府在这些项目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将有效赋能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