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融媒体记者冯伟 毕火民报道:今年汛期,浠水县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支、斗、毛渠出现不同程度溃口、淤塞现象。眼下洪水逐渐退去,浠水迅速组织干部群众掀起了 “修渠道、清淤泥、清杂草、保收成”热潮。
年过七旬的郭正国是浠水县关口镇黄祠村四组村民,家里的四亩多稻田就在学长支渠旁,7月6日支渠发生溃口,稻田被沙压了一半,7月8日又再淹了一次。学长支渠是白莲河水库西干渠的支流,全长12.5公里,在关口镇黄祠村就有3公里。持续强降雨,学长支渠黄祠村段发生了5出溃口。
在完成水稻补种后,黄祠村第一时间启动了支渠修复、清淤、清杂工作,在抓紧修复溃口的同时,帮助村民恢复水打沙压农田,严防“旱涝急转”影响下游3000多亩农田下半年的收成。
关口镇黄祠村党支部书记郭军鹏告诉记者,学长支渠黄祠村段五处溃口现只剩下一处,正在抓紧抢修中,全力保证下年灌溉用水,严防“旱涝急转”。
为了利于灌溉,浠水大部分的支渠都建在半山处,地势较高,不利于大型机械操作。随着洪水退去,关口镇官桥村在完成支渠修复、清淤后,这两天又组织党员群众对支渠下游的毛渠进行清淤。
村民郭庶祥说:“一旦哪里有汛情,总是党员带头去抢险,我家有四五亩田受了灾。我们这里的田全靠渠道里的水,渠道没水,田都会干旱,现在要抢时间修出来。”
据关口镇官桥村党支部书记郭卫国介绍,村里从7月30日开始清淤,现在已经完成了3000多米毛渠的清淤工作,保障渠道边800多亩农田的用水。
水稻的收成就是靠渠道的救命水,有了水,种田的乡亲们心里才有底,庄稼才有希望。
关口镇副镇长南小勇说:“关口是一个农业大镇,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最担心的是旱涝急转,镇党委迅速研究部署开展全镇各大支渠的清理、清障、清污,已经投入机械设施近百余台套,现已完成各大支渠清理、清障、清污的80%左右,针对农业季节性的要求,在8月15号之前力争全面完成所有支渠的清污工作。”
当前,浠水已经全面启动了渠道的“三清”大会战,共需清修支、斗、毛渠525公里, 50多万亩水稻、棉花等农作物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