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前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秀美浠水”微信公众号开设“决战脱贫攻坚”专栏,集中报道扶贫领域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亮点经验。浠水县散花镇胡祠村是浠水9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五年来,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与村里党员干部一起,因地制宜地为乡亲们开出来一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良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浠水融媒体记者冯伟 王路港报道:12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社教到浠水县丁司垱镇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冯伟地处长江边的浠水县散花镇胡祠村是全县9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五年来,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与村里党员干部一起,因地制宜的为乡亲们开出来一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良方。
董东平,胡祠村驻村第一书记,这些天,他每天都要到村里的金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里转转,虽然已经入冬了,大棚是空的,但是来年食用菌种植的准备工作依然是董书记心中的大事。
金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里种植的是目前市场上较为俏销的秀珍菇,合作社的负责人金雪梅正组织工人对大棚进行最后的清理、消杀,为来年做准备。金雪梅介绍:“今年上了48000包菇子,产品非常好,销售也是供不应求,明年计划上8万包。”
眼前的金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前身是金雪梅的肉鸽养殖场,虽然每年能给她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对村里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董东平说:“为了协调产业发展,要把原来的房子拆掉,这个工作非常难做,到相关人家去了十多次,原来鸽子园每年的纯收入达到20万,蘑菇种植他们没有经验,所以宁愿停产不愿转型。”
一方面是养殖户的利益,一方面是村里生态经济的发展,如何做到两者兼顾,这是驻村工作队考虑的头等大事。
董东平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原来的土路修成了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让菌包能运得进来,蘑菇能运的出去;没有种植经验,扶贫工作队就积极协调,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村现场指导,给种植户门吃了定心丸。”
送出去看、送出去学,改变了金雪梅想法,真金白银的扶贫政策支持和暖心服务更是让金雪梅吃下了定心丸。金雪梅告诉记者:“村里安排我去外地食用菌基地和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把我送到浠水党校学习,提高农民素质。现在还给我建了一个公共卫生间,建的冻库、厂房也获得了村里大力支持。”
董东平介绍:“向县政府争取了三十万元的扶贫资金,完善蘑菇基地的机械设备,场区扩建、规范化建设;多方筹集资金两万余元,打了两口水井,蘑菇种植的水源得到了解决。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蘑菇的生产走向了正轨,安排贫困户十多人就业,每年的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今年,面对疫情和汛情的双重压力,金雪梅的金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顶住了压力,4万多棒秀珍菇供不应求,乡亲们也分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在胡祠村,另一个由养猪场改建成农家乐的金绿缘农庄更是人气爆棚,这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水资源优势,吸引了黄石、武汉的大批游客。
金绿缘农庄负责人王伟说:“以前养殖,这里的水又脏又臭,现在全部给我们清好了,水都是清的。农庄发展前景挺好的,不管是黄石还是武汉的有游客,他们来了以后都说这个地方太美了。”
然而,就在五年前,胡祠村里有牲猪养殖户13户,存栏牲猪1062头;蛋鸡养殖户10户,存栏25600万羽,村庄环境堪忧,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近五年来,胡祠村在党建引领下,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借力发展,趟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绿色康庄大道。
胡祠村党支部书记胡运明说:“这五年来,胡祠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个产业基地,全部贫困户务工,人均收入从4000多块钱涨到了9000多块钱,可以说是翻了一番。”
2019年,浠水县散花镇胡祠村如期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目标,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75人的年收入持续增长。全村13.8公里通组公路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建起了1000多平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实现了全覆盖,绿色高质量发展为这里的乡亲们铺平了小康路。
“我认为扶贫工作对贫困户,要扶上马,再送一程。作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要持续用力!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董东平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