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绿杨乡:700余名无职党员澎湃“红色”发展动能

浠水融媒体记者王路港报道:农村,是县域治理现代化的难点。浠水县绿杨乡将党建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围绕农村工作的痛点难点,试点“建红色堡垒、创红色家园”特色党建活动,让全乡761名无职党员“带责上岗”,激活了基层党建的“一池春水”,锻造了一支助力村级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1月27日,绿杨乡雀山村白茶基地里,贫困户范水银正在给去年新栽种的茶苗除草。

雀山村平均海拔400米以上,种植绿茶历史久远。眼前这片百亩白茶基地,是无职党员程颖返乡创业项目。程颖还有一个身份:雀山村产业发展引导员。

绿杨乡雀山村白茶基地负责人 程颖说:“我作为一名党员,响应党委的号召,然后回乡发展茶叶产业。第一个目的是基于原有的产业基础,能够把规模上一上。第二个(目的),是希望通过引进一些新的品种,把我们的品牌度、知名度能够扩一扩,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我们雀山原有的种植户能够增加一些效益,然后提升一些收入。”

在绿杨乡,每个村都给无职党员设有产业发展示范岗。在云台村,73岁的老党员陈国富领取了产业发展协调岗后,现在除了刮风下雨,老人每天必到村里的油茶和白扁豆基地去转转,为基地发展建言献策;在乱石河村,无职党员王子文领到“产业发展岗”后,带着儿子将村里荒废的50多亩田地,改造成金丝皇菊产业基地,带动15户贫困户30多人就业。

绿杨乡乱石河村无职党员王子文说:“想(把产业)搞好,带动本村的困难户,出不去的人、五六十的妇女、家里都有孩子出不去的,带着这些人到这儿来做工,100多元一天,没耽搁功夫的,(一年)搞到四五千元钱。”

产业发展岗、卫生监督岗、纠纷调处岗、生态保护岗、应急抢险岗、治安巡逻岗,绿杨乡各村结合实情需要,给无职党员设有3至6个不等的示范岗,引导他们成为村级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0年汛期,“暴力梅”肆虐。7月5日晚,范冲村一村民家门前的石岸被山洪冲毁,房屋随时可能倒塌。冒雨巡河的无职党员范三更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村民转移,组织抢险处突,经过彻夜奋战,成功控制了险情。

范三更虽然有多年党龄,但之间前对村里的事情很少过问。他说,全乡推行的“建红色堡垒、创红色家园”特色党建活动,唤醒了他的党员意识。

绿杨乡范冲村无职党员范三更说:“既然领了这个责任,我就要负责到底,不管任何时候随叫随到。”

绿杨乡共有无职党员有761名。之前,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处于“隐身状态”。如今,无职党员把村里的“闲事”管了起来。看到村里卫生状况不好,他们督促保洁员履职;遇到邻里闹矛盾纠纷,他们主动上门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绿杨乡党委书记曾文平说:“我们推行支部设岗、党员领岗、带则上岗、动态调岗、述职评岗五岗模式,全乡946名党员除了老弱病残外,761名党员全部全员上岗。”

绿杨乡范冲村支部书记范金堤说:“无职党员带责上岗后会要定期在支部会议上述职评岗,实行动态调岗,不仅让党员领事,还要管事,更要让党员管好事,要成为新的常态。”

积极参与村级治理,无职党员谁都不甘落后。云台村无职党员蒋欣年纪大了,村里原来没有给他安排示范岗。老人跑到村党支部讨要说法,闹着要上岗发挥余热。

范冲村无职党员蒋欣(社会管理维护岗)说:“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做不了小事管点闲事也是事。”

无职党员“无职有为”,在职党员更是责无旁贷。望江村“两委”将原有的400亩绿茶基地进行改造,又新扩展了100亩,还建起了新厂房,将茶叶产业由原来的粗加工改为精加工,力争产值突破100万元。云台村已经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了产业基地80多亩。目前,全乡26个行政村依托油茶、绿茶和中药材等绿杨三宝,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已经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深化了全乡的脱贫攻坚成果,全乡7个重点贫困村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绿杨乡组织委员周密说:“无职党员积极参加村级事务管理,他们本身从群众中来,群众听他们的,同时让村两委干部从繁琐的杂事解脱出来,村两委干部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

浠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袁广文说:“绿杨乡作为全县基层党建试点乡镇,探索“两红五星”创建,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作者:王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