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五一村:引能人兴产业 乡村振兴正当时

“我们五一村现在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你看!昨天、今天都有相邻的村到我们村来赏花、玩乐、拍抖音。”在浠水县巴河镇五一村,村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家乡。

巴河镇五一村紧邻大广高速,坐拥长江、巴河两条黄金水道,近年来,村里借力交通区位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引导能人回乡兴业,昔日的“空壳村”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美丽乡村新画卷也正在徐徐铺开。

眼下,在五一村的猕猴桃基地里,乡亲们正在忙着栽苗、追肥。3组村民孙冬花说:“(基地)一建起来我就开始在这做事了, 做手上活儿,一天能搞到80块钱,一年能有3000多块钱。”别看现如今的基地里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然而五年前的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五一村党支部书记蔡学祥回忆说:“整个猕猴桃(基地)这一边,原来基本上是进不去人,杂草丛生,五一村2016年以前,基本上可以说无一分钱的村集体收入。”

穷则思变,2016年底,五一村党支部召集全村党员共商发展大计,动员所有党员、村民摸清在外乡贤底数,引导能人回乡。在乡情的感召下,2017年初,五一村在外乡贤王建春第一个回乡,投资建设油用牡丹基地和一多康养农庄,王建春介绍:“2017年回来,回到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目的就是想改变贫穷落后空守的现状,想把这个地方打造一下子,形成一个产业链,让这样一个有生机的地方,有资源的地方,尽可能发挥它最大的社会效益。 ”

万事开头难。当时要把村民们讨生计的田地集中流转,这在五一村是头一回,村民们一时难以接受,顾虑也很多,阻力也很大。村民王井燚坦言:“当时租的时候,我们思想有很大的斗争,认为租了以后我们没活干,再加上怕老板搞不好。”好不容易引回能人兴业,决不能半途而废。村党支部书记蔡学祥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费尽周折才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2017年4月,油用牡丹基地和一多康养农庄建成,紧接着第二年30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也顺利落地。

产业发展了,村民们都看实打实地看在眼里。村民王井燚说:“老板种的东西亲眼可见,外带我们统统在这里挣钱,现在就放心了。 ”党支部书记蔡学祥也说:“村的面貌改变了,再加上群众的受益,又可以务工,荒土地变出钱来,群众(思想)有很大的进步。”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让五一村步入了产业振兴的快车道。短短3年时间,村里先后建成了1000多亩的油用牡丹基地、一多康养农庄300亩、金辉采摘园300亩、春华秋实脐橙园200亩、稻虾连作基地100亩。党支部书记蔡学祥介绍:“五个项目这几年搞起来后,我们整个村的面貌、环境都已经大变了,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每年过了18万块钱。”

从2019年起,五一村抢抓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政策机遇,整治乡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修建村塆道路、实施绿化亮化工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昔日的“空壳村”也强起来了。

对于五一村今后的路怎样走,五一村也早早有了打算,党支部书记蔡学祥介绍:“在2020年把整个企业组织开了个会,(把)五一村企业组成一个集团,把整个企业扭成一股绳,把它做大。 ”(记者:冯伟 王路港 洪京燕)

(作者:冯伟 王路港 洪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