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治理催生乡村美丽蜕变
©原创
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吕元清 田快 冯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以来,我县发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以芦河港小流域综合治理为试点,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黄冈台记者 闻逆:走进浠水县芦河港小流域,可以看到河道干净整洁,水清岸绿,沿着刷黑的通村公路一直朝山里走,沿岸的山、水、林、田、湖修葺一新。然而在半年前,河道杂草丛生、淤泥堆积,水质一度沦为劣V类。
芦河港小流域位于城郊,毗邻芦河港的程湖公园,是城区居民日常休闲散步的聚集地。说起芦河港水质、生态的变化,这里的居民感受最深。
县经济开发区翟港社区居民 程学庆:以前靠这边有一个很大的养猪场,里面全部是杂草,猪粪、鸡粪都往水里面倒。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很美丽的公园,我每天早上晚上都在这里散步健身。
今年1月,我县启动芦河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综合治理的第一步就是“治河”:清淤、除杂、加固护岸护坡。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杨先锋:我们芦河港城区段河道清淤1666多米,清淤污泥7000多方,治理工程达到了固本、清源的效果。
河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理专班对芦河港沿线12个排污口进行溯源治理,全流域10户以上居住点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由原来的50.72%提升到71%。
丁司垱镇油铺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萧萸苒:这就是咱们的污水处理终端。这一片塆组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到这个终端进行统一处理。原来咱们村塆周边沟渠污水发黑发臭的问题,现在没有了。
目前,芦河港流域水质已提升到Ⅳ类。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治理专班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对全长22公里的芦象路、机余路进行绿化提升,植树2万多株、打造绿色景观节点11个。
小流域生态日渐改善,沿线乡村产业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芦河港中游的闫河村的小野生物“乡村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观察中药育种生长情况。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小野:我们联合了6位生物学博士,成立中药材良种实验室。通过技术核心优势形成良种技术体系,现在年育苗有3000万株以上,累计辐射良种种植有50000多亩。
小野生物2019年落户于清泉镇金宝山村,芦河港小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后,小野生物的创始人陈小野格外关注,很快他就决定在闫河村创办新的实验室和示范基地。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小野:山好、水好、空气好,就能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中药材。未来将浠水打造成“中药材种谷”。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芦河港流域聚集了长福米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土地流转、糯米种植、白酒加工销售的产业循环。引进、培育了胜利蔬菜、闫河特色水产、百寺河千亩稻虾养殖等市场主体30多家,流域沿线综合治理“含金量”不断提升。
依托历史底蕴深厚、古迹众多的特点,芦河港流域还谋划推进了东坡躬耕农场、天堂古道、“和美浠水-东坡仙隐”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项目,高起点建设一批各具风格的和美乡村,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浠水将充分利用芦河港小流域“好山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等比较优势,努力将芦河港小流域打造成为“岗地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区、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聚集区、城区居民户外休闲拓展区”,为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探索浠水实践路径。 (作者: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吕元清 田快 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