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5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位著名学者、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秀美浠水”微信公众号联合闻一多纪念馆开设《闻一多诞辰125周年 》专栏。闻一多是“德才兼备”的典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闻一多德与才的培育、特点以及在新时代的思想引领作用。闻一多是一位民族英雄,缘于他自身德与才一体的发挥和运用。“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的才华,这才称之为德才兼备,闻一多就是“德才兼备”的典范。 “清白乃躬心似水,笔耕世业传家风”是闻一多家族的家风,闻氏家风要求闻家子弟“清白做人、朴实做事、心地善良,利用科学文化知识报效国家”,闻一多就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他的德才启蒙于家庭,培育于学校。祖父佐淕。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出生于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闻家铺村的一幢瓦屋里。闻一多出生时正值家业兴旺,他的祖父佐淕很有能力,在望天湖边建起了一进四重的宽大院落,一色青砖。据《浠水县志》记载,这所房子有99间屋子。大门高悬“春生梅阁”四字匾额,两旁镌刻“七十从心所欲,百年之计树人”的对联,显示佐淕以“树人”为治家之志。祖父的远见和经济实力为闻一多一辈的早期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闻一多的父亲、母亲。他的父亲闻邦本,是清末的秀才,作风谨严,生活俭朴,熟悉中国的诗书经史,又早年在外工作,是较早受到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母亲刘氏,对闻一多的教育非常严格,闻一多白天在私塾读书,晚上回到家中还要随父亲读《汉书》。大伯闻廷炬。闻一多以及一群孩子在武昌读书时,是由他的大伯闻廷炬陪读。当时担任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主席者就是浠水县人——汤化龙。闻一多的大伯闻廷炬赞成宪法,经常与朋友议论国事,家里就有不少《新民丛报》《东方杂志》等之类的书刊。1911年,闻一多目睹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所以闻一多和堂兄弟在武昌目睹起义时不但没有惊慌,反而有一种兴奋的感觉。闻一多的祖父、父母亲以及伯父等,都是给他爱与力量的根源,这些基础教育对他以后的人生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1912年冬天,闻一多以湖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后来,他的堂兄闻亦传、堂弟闻亦齐先后考入清华,人称清华闻氏三兄弟,在家乡引起不小的轰动。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后,不仅学习用功、成绩优异,还积极地参加各项有意义的业余活动。如:辩论演说、戏剧编排、美术培训等社团。他还发起成立了“丄社”“文学会”“美术社”等许多社团,而且是其中的骨干成员。在清华积极参加和举行各种活动,有力增强了闻一多这些青少年们的社会责任感。成功的教育不完全在于课堂上传授了多少知识,也在于学校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的条件。闻一多在清华学校生活了十年,他的许多兴趣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得到鼓励和训练,并为他后来施展各种才华奠定了良好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闻一多当晚才得知消息,血气方刚的闻一多听到消息后心情不能平静,连夜挥笔抄写了岳飞的《满江红》贴在食堂门口,以此来表示驱逐外寇、收复河山、谴责北洋政府卖国屈辱罪行的心情。在运动中,闻一多分工担任中文书记,负责起草各种文书和宣传品。他们带着水壶、干粮和洗漱用具,从清华园进入北京城内演说宣传爱国,做好了随时被抓坐牢的准备。暑假时闻一多也没有回家,他给父母亲的信中写道:“男在此为国做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为国尽忠即是尽孝”。在尽忠还是尽孝的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尽忠”。他认为若不排除“大家”的忧患,哪有“小家”的安宁,他的这份担当与大义得到了父母的赞同。青少年时期的闻一多就已树立崇高的爱国思想。闻一多的爱国思想理论基础是“良心”观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格”与“气节”的思想。“良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王阳明的“心性”学观念为“知行合一”,也就是说:“道德教化要诉诸良心,个人的道德功夫要用在心上,心里有了良知,便无有不是的。”显然,“良心”就是闻一多一切“德”的表现。
闻一多是在“国事家事天下事”了然于心中成长起来的一位爱国青年。他的“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当他身受种族的歧视,感知人民的苦难,担忧民族的未来之时,他将满腔的热情倾诉在他的诗歌里,以热爱中国古文化的形式热爱自己的国家,以艺术救国的观点宣学美术。
(一)以诗歌倾诉爱国情怀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闻一多爱祖国的一切,他把满满的爱国情倾诉在爱国诗里。爱祖国的山川草木、爱祖国的鸟兽屋宇,更爱祖国的人民。
1922年8月,闻一多留美。在留美期间,他深受种族的欺凌,更加思念祖国和亲人,他把满腔的激情倾诉在诗里。因此,他创作了大批杰出的爱国诗篇,如《太阳吟》《忆菊》等,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七子之歌》。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时就创作了《七子之歌》。当时因为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他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七块失地比喻为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以七子大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种形式,激励人民振兴我中华收复失地的愿望,多年以后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因此,《七子之歌》唱响了全中国。
新诗《七子之歌》历经百年沧桑,经久不衰,令人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利用《七子之歌》谈爱国,他说:“七子之歌永远都能听出它的新意。”闻一多的诗不仅闪耀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火花,也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二)以文学抒发爱国情怀
闻一多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闻一多的学术研究是以中国古典文学为对象的。正如季镇淮所言,他说:“闻先生的研究领域和计划是广泛而深入的,由唐诗而《诗经》《楚辞》,而汉魏六朝诗,而《周易》《庄子》,由古代神话而史前的人类文化学。他的入手方法是正统乾嘉学派的小学考据和历史考据,由个别研究而趋向综合性和规律性的探讨。他的态度是批判的,寻求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病根所在。他的目的是对症下药,拯救中国。”
闻一多撰写的学术研究文稿已被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整理成有十二卷书。这是闻一多想用文化来拯救我们祖国的实际行动。
(三)以艺术表达爱国情怀
闻一多说:“艺术就是改造社会的义务,它的价值若不在科学之上,也绝不是跟科学当‘配角’的。”
闻一多信奉艺术救国,因此留美选学美术。他绘画创作主要时期是在美国,遗憾的是,今天保存下来的作品很少。他在书刊装帧、绘画、书法以及篆刻方面都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1921年,闻一多为清华年刊设计的题图《梦笔生花》。他将西方黑白画技法(比亚兹来)与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创造的巧妙融为一体,其和谐完美的程度,不能不令当今的读者与专家赞不绝口。同时形成了“不是西方现在的艺术,更不是中国贫穷腐朽的艺术僵尸,乃是融合两派精神的结晶体”的艺术创作观念。这幅画现如今已被收入了《中国现代美术史》。
当闻一多重启“妙龄姬人”——篆刻,以手工业为一家八口谋生时,国民党亲信李宗黄想求闻一多的印章一枚,并说佣金从优,但是闻一多得知他是制造一二·一惨案,屠杀学生的主谋元凶之一后,当场气愤至极,还给他个“不伺候”。
在半殖民半封建时期的旧中国,闻一多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怀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不仅勤于在艺术理论上进行严肃的美学思考,同时又勇于做一位爱憎分明的知识分子。闻一多的爱国思想是由良心出发,凭良心行事。他的言和行表现的是一位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热忱和道义,在昆明踊跃参加并积极开展和平民主运动,遭到反动派极端卑鄙的残杀,献出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他的德与才在新时代资政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是名胜旅游景点,更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本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资政育人功能,既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又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旅游具体上升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高度,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闻一多是民盟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艺术家;也是一位呼吁和平的先锋战士、青年运动导师。他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独立、人民的民主,曾不断地发出正义的呼声和呐喊。他怀抱救国救民的理想,不惜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形象呈现在中国革命史上,铭刻在中国文学史上,永存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江泽民在《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的重要讲话中曾经讲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自尊、自信、自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自尊,就谈不到自信,更谈不到自强,而提高民族自尊心,闻一多就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范。”2009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中,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从这一点证明了,历史没有忘记斗士的功勋,人民也记着学者的贡献。一是迎进来。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团体走进闻一多纪念馆,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等红色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走出去。闻一多纪念馆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以流动展板的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展览送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开展“五进”活动;庆祝建党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红色文化进社区实践活动中,向社区捐赠一批红色书籍,讲授微型党课《从闻一多略谈闻氏家风》;积极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少先队员校外辅导等系列活动。一是利用法定节假日和纪念日策划实施开展活动。我馆始终以弘扬闻一多爱国精神为主题,利用闻一多诞辰日、殉难日举行纪念、凭吊活动;国家公祭日,举行祭奠活动;利用入党、入盟、入团、入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等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等。二是面向不同公众策划实施的特色教育活动。参与湖北电视台《荆楚廉政》的“守洁重节‘红烛’精神永流传”的拍摄,宣教闻一多的廉洁思想;拍摄《七子之歌》视频在“发现真善美 点赞大浠水”短视频大赛展播作品中获三等奖;参加“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音视频征集宣教活动,作品《闻一多的家风往事》已被选送省文明办参赛;微党课《闻一多的木箱》参加浠水县委党校举办的“党课开讲啦”主题活动并取得好成绩;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近50场次,接待党员干部近万名等系列活动。闻一多的“德”是通过“良心”来体现的,以爱国思想与爱国行动为出发点的“德”,使他的德与才得到了一体的发挥和运用,也使他成为了“德才兼备”的典范。“良心”是道德伦理思想,“才能”是实际行动,他在“德”的驱使下将才能转化为最强大的斗争力量。他的人品和才华是相辅相成的,才会让他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北宋时期的司马光对德才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源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德与才是不能分开的,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闻一多的革命激情来自人民群众,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引导和培育。他说:“我们不懂怎么样做于人民有利,但原则是懂的;反之,违反人民利益的事,我们单凭良心就可以知道。”他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独立、人民的民主而牺牲,像涅槃后的凤凰获得了永生,人民永远缅怀他的精神,学习他的事迹,纪念他的风骨,直到永远、永远……
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具备的优秀品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德行作为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闻一多的“德”是通过“良心”来体现的,以爱国思想与爱国行动为出发点的“德”,使他的德与才得到了一体的发挥和运用,他是“德才兼备”的典范。我们从闻一多德与才的培育、闻一多德与才一体发挥的特点以及闻一多的德与才在新时代资政育人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领悟闻一多的德与才在新时代的思想引领作用,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1】闻黎明,《闻一多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年5月。【2】刘煊,《闻一多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883年7月。【3】习近平,习近平专题报道[R],求是网[OL],2021年5月15 日。【4】蒋倩、甘旭杨:笔耕世业传家风[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年1月。【5】闻立雕,《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及实践特点试析》[D],《闻一多研究丛刊第2集》[C],武汉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