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世美文】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

体 裁 | 散 文   作 者 | 邹建新

图片

上周六,我和爱人带孙子回老家看望母亲,之前每次单独回家,母亲和我念叨最多的是我的孙子---她的长曾孙。母亲今年回老家住,我们因此有更多的机会亲近故乡,出门到处走走看看,在家陪陪母亲听她唠叨,是习惯,更是幸福。

01


关于新塘等四口塘的老记忆

看到我们回家,尤其是孙子,病后衰弱的母亲特别高兴,忙活着找零食给孙子吃,然后拉着孙子说话儿,因为提前已嘱咐过孙子,回家后要乖乖陪下曾奶奶,表现好的话可以得到两个玩具。孙子或是在母亲怀里偎依,或身旁侧倚,亲热乖巧,彼时母亲眼中心中满是慈爱,而我想到了其他,心中有些难受,之后带着孙子去我家反背的黑塆去转一转,让孙子看看他的老家一横山五组的山山水水。
除了我家门前被四邻扩张现已不复存在的门口塘,我的老家还有四口塘,草塘是个乏善可陈的山边塘,记忆中没在草塘里钓过鱼洗过澡儿(游泳),而江心塘、桃塆大塘是那个贫穷年代包括我在内全塆伢儿的快乐天堂。炎热的夏天,瞒着大人眼,我们在塘里各种土式花样游泳比赛,狗扒儿、仰泳、捂鼻儿(潜泳)和踩水(双手投降样举手不动,上身竖立露出水面,靠双脚水下斜撑前进),我在一众孩童中能鹤立鸡群的是踩水,当年尤其自信自傲。

图片

 记忆中的一件引以为豪的事 

盛夏的某一天,我们生产队二三十个小孩在桃塆大塘洗澡儿,突然,水面窜出一条缺氧翻黄的鲢子鱼,时浮时潜要死不活的,全塆小孩如打了鸡血顿时雀跃起来,拼命疯抢,一片水声惊叫声嬉笑声,这个小孩差不多抱怀得到,又失手溜了,被另外的孩子险些抢到,争来抢去,最终,那个独占鳌头喜获大礼的人是我。这件事当年让我甚为得意,后来经历多了终于明白,人生中有些得到,跟实力无关,都在努力,最终的得到,凭的却是运气或其他,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才是智明通达。抢鱼成功小确幸事件,之所以深刻留在我的记忆中,还因为那条鲢子鱼给我妈做成美美香香的一道菜后,我却没份品尝,父亲甫一回家,就找了一竹条子对我一阵抽。父亲一向严禁我洗澡儿,吓唬我说塘里有水鬼儿,淹死的全是会水人,比如昔年淹死我未曾谋面的遥远的某爹某叔和隔壁刘道士塆的水性通天的叉脚鱼(鳖)佬,父亲时不时地会抽查检测,在我的手臂上用指尖一划,如有一条迹儿,就会确凿无疑地挨一顿揍。而这次,父亲不经检测,直接开抽,可能是有妒忌我抢到鱼的某个小孩,无心或有意地告诉告密,加上桌上的鱼菜的物证。
稍稍长大后,我就明白,当年父亲对我打架或游泳后的胖揍,是担心我出事,变坏,是对我的深爱。一直感念我的严父,尤其在他中风生病的十几年中,我做到了作为儿子应该做到的精心照顾侍候孝敬,此生有憾的是父亲七十八岁就仙逝了,没能为他办一场他心心念念的八十岁大寿。虽然当年的我们不太懂得父亲的严管就是厚爱,但那时的小孩都皮实,身心坚强,屡揍屡游,物质贫困,精神快乐,很不明白当代子孙这一辈中一些人的脆弱不堪,遇点点事动不动的崩溃抑郁,还有他们对长辈欠缺的真心感恩和关心关切。
想远了,拉回来。老家的新塘,如今也不新,大概是1980年左右,为解决黑塆这一冲水田的灌溉开挖而成,关于新塘我有两个老记忆,四十多年过去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图片


 愧对塘主侄儿的偷钓 

直到现在我的钓技都不行,但40多年前,我常常从我家后山小路溜到反背的新塘,随便砍的一根竹竿,系上一根尼龙线,浮子是红高粱杆(liuxiu)制作,鱼钩是用大头钉或缝衣针改制而成,钩上一粒青嫩的豇豆米或饭豆米,丢下水,静候,一般十多分钟,就能钓起一条草鱼来。没采用高深复杂的扯鱼技巧,就是简单残暴拽起,都是草鱼,心也不大,更怕被比我大好多的塘主(塆下侄儿)捉到,偷偷摸摸悄无声息地溜回家,有时听到大门口人声嘈杂,便连鱼带杆从我家土房后沟木窗缝扔进厨房。每年都要钓上几回,直到1988年毕业上班后,再也没钓过。这次回家,得知塘主依然没变,见面聊天时,想着道歉或道谢都不好,没有说起这件陈年旧事,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就如孔乙己老先生的“窃书不算偷”一般,钓鱼不算窃。有时我也怀疑,是当时的鱼儿笨易上钩,还是我当年的钓鱼水平高现在退步了,又或是我的记忆出错,串接了别人的钓鱼情节,但我的退休教师哥哥证实,说当年他从县里回来,确实看到我只出去一会儿,便钓回一条大草鱼。

图片

 塘主侄儿媳妇未兑现的承诺  

记不确切1981年还是1982年暑假的某一天,连续几天的大雨过后,我和董姓玩伴一起去新塘下边的田沟堰坑里“捡漏”捉鱼,当我们找到第二丘田岸边沟时,跳下水,水花大作,十多条大鱼受惊扰后,四处逃窜,意外的欣喜让我和玩伴的惊呼有点大,远处做事的塘主侄儿的老婆听到后慌慌张张地跑来,边跑边喊:“哎哟喂,我家塘的鱼儿跑光了,么得了哇!”到岸边后,穿鞋无法下深水捉鱼的她,又带着哭腔特别真诚恳切地对我们说:“你们俩个好伢儿,把鱼捉了,都给我,鱼还只有三四斤,还有得长,过年时,我一定给你俩一家一条大草鱼。”当年的我真信了,一共帮她捉了上十条鱼,还帮她送回了新塘,之后回家,兴奋地和我妈说起年终有草鱼吃的事,我妈笑着说:“嗯,等着,过年时她会送几片草鱼鳞给你。”过了一会儿,我的董姓玩伴躲躲闪闪地来到我家,将一条半大草鱼丢在我家厨房地上,我特别吃惊,他颇为自豪又略带揶揄地对我说:“她的话靠不住,赊三不如现二,不像你个书呆子,我一边用手帮她捉鱼,一边用脚留心着把鱼往泥里踩,留下了两条,你一条,我一条。”只私留两条,这位小学三年级后便辍学混社会的玩伴竟舍得送一条给我,这种义气和情谊如今太珍稀,那年的年关,侄儿媳妇没有兑现她的承诺,连一句感谢解释的光趟话儿都没说。想想也能理解,毕竟那时家家都穷,毕竟我还偷钓过,毕竟我还偷吃过玩伴私留的那一条鱼。
沧海桑田,过往如烟,我们于偶尔惊鸿一瞥中,忆想起某些往事旧人,有感念感恩感慨,有见多世事人情见怪不怪的淡然和豁达,一切都是美好。

图片

02


永远的张大丘

张大丘,是包产到户后分到我家的一块责任田,也是全生产队最大的一块田,面积九担五斗(2.5亩),离家百来米。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看看张大丘,近几年来,大多时候荒闲着,站在田头,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张大丘是我一生的梦 

那年头的农村农业农民太辛苦,完全靠人工劳作,我家的张大丘太大,盘田犁耙耖虽以父亲为主,但是我都要打下手。之后是我最不擅长的扯秧插秧,本来就愁不堪言,时不时会有蚂蝗咬一下,扯出来,鲜血直流,有时还有泥蜂子蜇一下,难以言说的异样的痛。唐代布袋和尚写有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诗人眼中富有情趣和蕴含人生哲理和大智慧的插秧,对于六根未清净的我来说,当年是苦逼事,现在道理空懂,但工作生活中仍然不能深谙熟用,不晓得适时的低头让步。哎,我这无解的低情商!之后是薅田,大太阳底下,一手拄着棍,左右脚轮流在田泥里踩,将稻谷秧边的杂草踩到泥巴里,一脚两脚无数脚,劳动大半天,腰酸脚软的,却只完成一小半。最后是割谷,弯腰挥镰,回身放谷,割好久,起身往前一看,还有望不到头的一大片,割一会,起身瞄一眼,又累又急又愁,我的细姐在边上提醒我,割大田的谷,别朝前瞄(未割的),只能看后面(已割倒的谷物),之后再埋头割,很快会割完,最终怨也好,愁也罢,必须割完。
张大丘割谷,一个人割三天,三个人割一天,割了很多年,包括工作后。愁归愁,老爸老妈在家种了田,每年暑假的张大丘劳动必须参加,当人晒成了黑炭头时,我家所有责任田的双抢就结束了,安心回单位上班。直到1991年4月20日,父亲搭田埂中风倒在田里,父亲无奈放弃爱田,我喜脱苦海。一直到现在,我常做的两个梦:一个是考试,遇到的题都不会做,一急就醒了;另一个就是,在张大丘田里割谷啥的,金黄的稻田里,一个瘦弱的少年割谷,弯腰割一会,起身瞄一会,磨蹭焦急,醒过来,一身汗,恍如隔世。

 曾经雷打不动的挑伕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记不准,至少三五年吧,很多个双休日,我都是一个挑伕,这件事,张大丘可以为我作证。每周五前,父亲要么为我准备了一个空空的猪栏,要么准备了一大堆猪粪肥。父亲提前把猪栏的猪粪肥出栏堆好,栏内空空,需要我在张大丘边的后山,挑回土衣(地面上连土带草的那一薄层),一担又一担,30担左右才能铺满猪栏,之后母猪奶猪在土衣上拱食践踏、拉粪拉尿,两三周后就又造成了一圈黑臭农家肥。下一周末,我还是一个挑伕,上周猪栏出来的那一大堆猪粪肥已经晾干,需要我挑往张大丘田里或周边地块堆好,一担又一担,上坡下坡,一遍遍地经过张大丘窄窄的田埂,送到田间地头,去去回回,直至挑完,那时的我背上担子沉重心情也沉重,一句话不说,内心翻江倒海:“为什么这么多伢放假在家玩,而我果苦命......”
歇个一周两周的,新的猪粪肥又形成了,我又要哼哈哼哈地挑回挑出了。挑伕生活期间,虽然我的心情愁云惨雾的,但我一直没有抗拒不干,因为我知道,我的父亲更辛苦,心脏病、胃切除,照样勤扒苦做,种田插地,没日没夜,精打细算,闲空时出去进藕卖。那么倔强硬气的人,为了子女家人的生计,到粮站低头求人买回细米充饥。家大口阔的,还能让我们读上书,我记得当年塆下一户只有三个子女的大人饿得上吊,我们生产队两个大塆十七个同龄孩子,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堂姐进了初中。感恩我的父亲!

 让我坚强逼我发奋的张大丘 

农村劳作生活很久很多,唯有张大丘这个超大田给我的感受最深刻,一次次在张大丘田里劳动煎熬,一次次的挑着重担小心翼翼经过张大丘狭窄的田埂,是苦难,也是磨炼,我因之比一般人更坚强更能吃苦,耐力更好。直到现在,我还能坚持在菜园劳作一天,不会喊苦叫累,而我的爱人陪着我在菜园劳动一个多小时,就坚持不了,我笑称她家没有张大丘。
张大丘也是我脱离懵懂,反思后有了理想,并为之努力的地方。张大丘田让我受到的苦、累、磨,使我由懵懂变清醒,深深地认识到农民真苦农业真苦,(现在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费,各种惠农政策出台,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高,农村农业农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生出了不搞农业跳出农门的想法,这也算得上是我当年的理想。虽然少年贪玩的本性仍在,但学习态度还是有一些好转,尤其是在初三快毕业前父亲对我说,“读个初中就够了,家里没钱供你上高中,除非考上不要钱的学校。”虽然之前我也有考不上学去修钟表和当油漆工的打算,但父亲和我交底的那一刻,我依然慌神了,底儿交得有点迟。之前努力不够,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父亲听人说的那个不要钱的中师,比一中分数线高,但我也深知我别无选择,临时抱佛脚,必须硬着头皮去搏一搏。为激励自己,我还偷偷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奋斗二十天,争取考中专”十字誓言,抓住初三最后的那点时光,白天紧锣密鼓,晚上挑灯夜战。期间,这个笔记本还被班上的周姓同学无意中看到后,偷拿着在讲台上怪腔怪调地念:“奋斗二十天,争取考中专!班上有的伢好大志气,想考中专呢。”恼羞成怒的我追赶着要打他,抢回笔记本,还心虚地回怂他:“想考么的,万一考上了呢?”结果,我很幸运,真的考上了那个不交学费还发生活费的浠水师范了。感谢张大丘!

图片

03


我们都是故乡的云

近几个月,胃部疼痛老毛病还在,又加上新出现的喉颈部不适,看了几个医生,意见莫衷一是,药后没有效果,内心忐忑,睡眠极差。直至周六从老家回来后,晚上才睡了一个甜美好觉。
在老家,美丽富饶的乡塆,朴实友善的乡邻,走走转转,忆起老事旧人;说说笑笑,了解新人近况。像我的一些乐观乡邻一样,对待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少了一些无能为力的忧惧,多了一些必然归宿的洒脱,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我们的祖辈大都长眠于塆后葱郁的家山上,我们的后辈子女又五湖四海延绵散播,我们都是爷奶爸妈疼爱的儿(女)孙(孙女),我们也(将)是深爱儿孙的爸妈爷奶。慈爱孝悌,代代相传,开枝散叶,生生不息,我们的家国社会才得以繁荣昌盛。不管在哪儿,不管飘多久,飘远飘近,飘高飘低,飘走飘回,我们都是故乡的一片云,生在家乡,身在家乡,建设家乡,出离故乡,心在故乡,梦回故乡。

图片

作 者 简 介

图片

      邹建新,男,浠水关口人。网名:感恩遇见。政府机关工作,一个有情怀、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的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