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一中】我的三中,师恩如山

我的三中,师恩如山

毕 诚

      1971年春,我有幸成为十月高中的学生。两年后毕业,回乡务农两载,因古文多识几个字,会念批林批孔文件,居然当上了大队干部。1974年应征入伍,决心以身许国,争取成为一名英雄,但却当了几年太平兵。1978年复原回家后,先务农,后做民办教师。1979年5月,被班主任游子忠老师带回到母校复读。幸运的是,一场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图片

一、十月高中


Parental Meeting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貌似偶然,但总有一种看不见的运行规律在操控。三中,而非别的高中合并入一中,应该归功于十月高中基础牢固、校风纯正、名师云集和办学成绩突出的结果。
      1970年秋,县一中处于停办状态,区办高中重心下移,推动了浠水县有史以来的普高教育大发展。是年秋,十月高中草创于脚盆底,首届招生三个班,每班45人左右,编号为一、二、三班。首届学员毕业后,该校址搬迁,合并到了云路公社的南岳庙。1971年春,十月高中(南岳庙)正式启动第二届招生,也是三个班,编号为四、五、六班。我的高中岁月是在四班度过的。
      南岳庙位于十几米高度的小山上。这是我县古代著名的汉民族原始崇拜的主神圣地,神仙的天堂,据说千年香火兴旺,有特殊的训俗作用。文革期间,因庙堂办了小学,所以建筑结构保存完好。大殿是庙堂的主体建筑,殿前有口天井。古建斑斓,依旧古色古香,气势雄伟。就在此庄严肃穆的殿堂,我们首次欣赏到郭孟根、何绍田等老师的书法、摄影作品展。郭老师的书法以行草为主,堪称一绝,他后在武汉多所高校任教,兼任书法教师。
      过去的神仙天堂,因十月高中创立,变成了快乐的学堂。在殿堂里,学校文艺社团的样板戏频频出演,几位天赋极高的演员,作为“明星”被私下称赞。天井的西边外墙,高大宽敞,上下五米见方,是学生展示才艺的大平台,定期推出五彩缤纷的壁报,优秀作文、书法、绘画作品。语文老师负责指导,李均老师对学生作品评点最多。
      大堂左右两边分列有一排小房间,为教师宿舍。天井的东头是食堂,食堂外有一棵上了年头的老槐树,有三人合抱之粗,一年四季生长旺盛,绿叶长青,归源于大树底下一口常年溢满甘冽井水的滋养。老槐树、水井,是十月高中学子永远难以忘怀的思念。我们常在树荫下读书,时将老槐树比作老师,称源源不断的井水为师恩。老师因教泽深远而长青不老,学生因浸润师恩,韶华灼灼。
      大堂前有一排类似教室的大房间,全作学生宿舍,床铺板子以及被褥等由学生自备。男生宿舍三间,女生宿舍两间,都是大通铺结构。同学们住在大宿舍,犹如一家人,亲如兄弟,情同姐妹,很少发现有闹矛盾的现象。山上的小园自成成趣,晚上有值班老师定点锁门。夏天,男同学喜欢在山下的水塘游泳,晚饭后在塘边洗衣服。这种集体化生活与学习方式,对于培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能力很有帮助。
      西门外21级台阶下是篮球场,还有简易的单杠、双杠。操场西侧有三大间教室,走廊是相通的,便于课后交游,所以在校的各班同学几乎都认识。当时高中旧课程一律废止,没有新教材,全靠教师组织自主编写,然后钢板刻写油印,每周都有新材料。记得当年陈浩校长主张让学生刻印,不少同学参与了刻钢板和油印。
      在“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狂热时代,学校领导为了改变办学条件,巧妙地将“学农学工”活动课与建校相结合,我们都参与了挖地基、印砖、拉着板车采购建房木材等活动。课余时间还在操场周边空地见缝插针种蔬菜,以改善我们每月只带一罐干菜的困境。
      一年后旧教室得到大改造,宽大敞亮,而且每间教室的头边单留出了一间班主任的工作室兼宿舍。老十高、三中的校友对这个特殊的房间结构一定会有清晰的记忆,因为班主任始终猫在这里,监视听着我们的学习情况,如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或者搞点谈恋爱的小动作,班主任门儿清。晚自习时,只要班主任站在他的房门口,大家开始伸舌头,出冷汗,直到点名“某某同学,请到我这里来一下”,如果不是自己方可松口气。
      游老师是班主任中最严厉的狠人,那双敏锐的眼睛乌黑贼亮,炯炯有神,比老鹰的眼睛还要毒,而且不苟言语,同学们偷偷地送他个雅号“游老板”。你若犯了事,聪明人早认错早脱身,莫要讨价还价。还有一位校领导,喜欢在操场和学校四周背着手安静地散步。别以为他不认识你,敏感的狠,违校规试试,他马上就喊出你的名字。所以,同学们见他头发少,又擅长俄语,偷偷地送一个雅号“稀毛洛夫”。当时学校简陋,没有围墙,没有保安,但学校从未发生过什么安全问题、道德问题,关键是有“游老板”“稀毛洛夫”这样一心挂着学生的老师和领导。

图片

二、恩师家访


Parental Meeting

      1979年,我离开十月高中7年又能回母校接受再教育。多亏了游老师的家访。
      五月的一个早晨,游老师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推着自行车,大汗淋漓,看见我高兴地喊:“哎呀,昨晚我借了校长的自行车,起了个大早,天没亮就出校门,谁知你藏得这么深,我走了很多弯路,三个多小时才算找到你了。”当时,我家老少惊喜。
       游老师见到我的父母,开门见山地说:“二位家长,毕诚是我的学生,那时他当班长,我是班主任。每天晚上他就知道借机到我宿舍,让我偷偷地教王力的《古代汉语》,好学如饥似渴,还害怕别人知道他偷学我偷教,所以他的古汉语在偷偷摸摸教学中搞了点基础。要不是当年大学停办,他早是大学生了。我来的目的就是想把他带回学校跟我复读两个月。国家有政策啦,机不可失,希望二位家长支持我,也帮孩子完成这一心愿。”母亲非常高兴地说:“怪不得早上喜鹊活蹦欢叫的,原来有贵人来!”说完就忙着下厨为老师作早餐。
      这对我来讲是天大的喜事。一个月前,我专门去十月高中看望过他,汇报了七年来的奋斗经历,也表达了渴望上大学的愿望,即使能考上县师范也心满意足,苦于学不得法。当时,他认真听我诉说,频频点头,眼光慈祥且充满怜悯。虽说我和老师分别七年,以前的确怕他,反而觉得时隔日久师生情更浓更真,恐惧感一扫而光。说完,我怕影响他工作,起身要走。他说:“不急,我有话问你。现在教初三毕业班,几个老师?”我答:“两人,一文一理。另一位同事朱文璧(后更名朱兴中,与我同年考中)是我挖来的一中老三届高才生。他理科很棒,我文科稍强。”我们白天教书,晚上复习,亦师亦友。
      游老师笑了笑,叮嘱我复习要循序渐进,先把初中的知识吃透,然后再攻高中的,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应试科目的知识体系,眼里森林,手下树木。我离开母校,心里热乎乎的,感到老师的爱和当年没两样,也坚信世间除了父母,再也无人像游老师这样一如既往的真心爱我。但没想到,他会亲自来家访,帮我做父母的工作?
      我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他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厚爱,但也确实有顾虑。他说:“我家老三当兵回家,大队领导看得起,安排当民办教师,这让人羡慕不已。他年龄不小了,老婆还没一撇。再说这方圆十里开外,从未听说出个什么大学生,文曲星怎么会掉到我家呢?就怕他大学考不上,民办教师也丢了。”
      游老师微笑地说:“你的这些顾虑我都想到了,凭我对学生的了解,相信他考个大学没问题,当兵期间他还发表了文章和诗歌,说不定还能超出我的预期。至于民办教师,我去区教育组找徐干事,争取保留,万一考不上也确保能教书。”父亲好像松了口气。我母亲处事风格果决,她说:“读书的事,我们听游老师的。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老师啊!儿子当了几年兵也过来了,成败在于人为,要有必胜的决心才有必胜的蛮劲。再说,瞻前顾后也不是我儿的性格。”老娘一句话,掷地有声。长兄马上附和:“我作为长兄,全力支持老三舍命一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回母校复读之事就此拍板了。

图片

三、母校之爱


Parental Meeting

      我忐忑不安地回到母校,发现学校领导层和骨干教师,主体还是老一中的班底。例如陈学湘、何浩、蔡介生、陈铁铮、熊寿文、侯德克、陈训之、叶达文、李均、郭孟根、王瑞初、何绍田、游子忠、蔡木昌、高钦文、袁宗权、黎仲生等名师,他们培养的人才众多,桃李满天下。
      校领导是积极支持游老师的。我因经济条件差,穿的还是退伍军装,年龄又超出应届生一大截,所以在校园十分显眼。说实在话,除了游老师对我信心满满之外,几乎无人敢信一个复员军人能以短期恶补方式考上大学,所以难免有人背后议论游老师爱学生超过了正常人的思维。
      游老师不喜欢无味的争辩,但压力还是有的。数学课老师说:“该生听数学,似在发蒙,不敢提问。”为师的真爱所在,绝不打击低谷中人,但可激赏。有一次作文练习,游老师把我刚写好的作文在全班朗诵,然后跟同学们讲,写作文贵在精神,这篇作文超出了平淡,将复员回母校复读,以文报国,真情饱满,主题突出,说理透彻,可以作大家的范文。后来李均老师也在他的班级上朗诵,为我张目,以减少同学们对我的偏见。可见老师用心良苦。
      后来,游老师和数学老师为我制定备考策略,主要是适应考试规范。他们认为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能得高分,数学是短板,乃文革之过,非一日之寒,听天由命。他们为我进一步明确了何为必争之地,何为锦上添花,何为听天由命,以便用有限时间,作有用之功。这让我如释重负。
      当时的任课教师,都是一等一的名师。地理课由陈学湘老师主讲,他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天文地理融会贯通,天地人合一,有立体感,内涵丰富,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所以我的地理考试几乎满分。毕业于武大历史系的周老师讲历史,主线清晰,重点难点突出,人物事件分析透辟,听一遍足以刻骨铭心。讲政治课的周教师,讲课风格独特,注重从时事政治事件或问题入手,重在理性分析,把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灵活运用在回答具体问题上。绝对是思政课高手中的高手。这些为我适应高考规范提供了难得的方法和路径,政史地诸科均得高分。
      游老师是绝出的班主任,更是语文教学专家,写作训练是他的重点。他说作文是语文的实践活动课,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下手处。光读不写,等于白读。要写好作文,学生必须先想明白,所以列提纲是理性思路的关键。无论何种文体,立论当先,然后再层次分明、材料扎实、逻辑严谨地铺叙延展,篇幅可长可短。他常说:“观点似是而非,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掩盖主旨的缪误和识见的不足。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说理严谨,适人性,通情理,再华之以佳词丽句,自然是一篇好文。”这是他常言的何谓“言之无文,传之不远”的解读。后来我发现,凡是出于他门下的学友,不少人在学界、报界、政界、军界锋芒毕露,风生水起,靠的就是这门绝活儿。
      是年,游老师所带的毕业班,高考成绩上榜的有十数人之多。全县也不足200人。当时,和我一起应试的程国花填报北大,还动员我也试一下。我想能有这份成绩很知足,想多了会像范进那样找人抽,何况我还没有老丈人。人穷志短,做个本分的老师,有份工作,找个老婆过日子够本,所以报了北师大。程国花如愿以偿,成为继司念堂之后的第二个荣登北大殿堂的佼佼者。从此后,三中每年都要向北大、清华、北师大、北航等名校输送优秀新生,游老师功不可没!
      寒假回家,我给游老师拜年。他说:“人们总说‘是金子就会发光’,在我看来,一要经历磨难,二要经历淬炼。上大学只是一个新起点,你能不能发光,还要看今后有无大志大勇,能否经得住各种考验。”这句话对我震动很大。几年后我把刚出版的博士论文《儒学的转折》和别的出版物亲手送给他,算是一份作业。他说:“等有时间慢慢批阅这些长文,然后再交流。”过了半年,他写信给我,居然尽言自己的语文教学还存在问题。原以为有些语法深层问题,可留在大学期间自修解决,没想到这种指望落空了,所以高中语文基本功教学不能给学生留下犯错误的病根,否则是害了学生。我读了他的信,痛省自己,流下了眼泪。

图片

四、金石之言


Parental Meeting

      十月高中,游老师只带了一年级,二年级班主任换成了潘为民老师,但他仅带我们一个学期就离开了浠水。他亦是我终身难忘的恩师。
      潘老师接手游老师的班主任之职时,找我单独谈了一次话。他说:“游老师交代,要特别关心你对古文学的兴趣。”说到这里,我的双眼湿润了,没想到游老师对我如此关爱,真让人失落。
      他毕业于武汉大学,是个热血青年,多次受周总理接见,是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年轻学者。他30岁出头,一表人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一位交游广、朋友多的社会活动家。他因大学毕业后下放到农场劳动,染上了血吸虫病,虽治愈却仍单身,倒是清爽,与同学们亦师亦友,常打篮球。
      他专修现代文学。有一次他回家探亲,从黄石为我买了一堆小说,为的是要我学写小说。当时,我一脸懵圈,一是觉得难度太高,二是这么多书我身无分文,不知如何是好。接过书,说:“谢谢老师!但这书的钱要等我星期天去打小工才能慢慢还您。”他放声大笑:“不解风情了吧。把我当成卖书的啦!”接着又笑了半天。
      他顺手抄出《高玉宝》,对我讲,你能写作文,就要多熟悉一些现代文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熟悉了也不难。高中毕业了,大学没得上,可以一边种田,一边学写小说。农村生活中的小说素材丰富,留心观察,你看看《艳阳天》也许或有些收获。高玉宝在战争年代,一边打仗一边学识字,学写小说,起点是不是比你低呀,你有什么畏难的呢?男人吗,最大勇气就是要挑战自己。学习创作,观察社会,观察人性,你什么时候能写出一篇小说,我就找地方帮你发表。一言为定!
      后来我还真的写了一篇小小说,他忙前忙后地找杂志发表。他调离浠水后,本来是有机会到省政府机关工作的,但他是大孝子,为了照顾多病的母亲,选择回黄石市就职,后来当黄石市教育局局长,直到退休。
      自从分别后,我们多年未联系,但不知他从哪里得知我考上了博士生。当时我父亲还以为大学白上了,又去当了木工,很是愤怒。潘老师还特别到我家,向我父亲说笑一番,戏称大学培养的博士是吃书的。我父亲半信半疑:“哪有吃书的博士?”后来传为一桩笑谈。
      潘老师以身作则,豪爽大气,一生看淡名利,但真情满满,其乐融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对我影响久远。
      另一位恩师是徐戒三老师。游老师一心为我着想,在我复习期间还专门找了他,自然爽快地应诺。徐干事为人,高大魁伟,为人豪爽,声音洪亮,一诺千金,素以成人之美享誉浠水教育界,后评为全国教育劳模。
      记得高考的头一天,他亲自到老一中的考场。在一棵大树底下,当时王瑞初老师还在为我们考生指教,我专心听讲。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看你这身装束,肯定是毕诚吧。我今天过来就是来看望你的。你是卒子过河,唯当有进无退。显出你的军人本色,争取在考场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考个好成绩,为浠水争光!”此话真是给力。我进入考场时,抬头挺胸,进考场后向他敬了个军礼。做梦也没想到,这场考试,居然让我拔得头筹。徐干事后来说,得知我超常发挥,笑得合不拢嘴。
      徐干事是我终生难忘的恩师。虽然仅此一面之缘,但恩情永在心中。可惜他老人家刚退休不久就患了重病。在北京治病期间,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为他提供家庭住所以方便家人生活。家人担心他病倒在家起不来。我说如果那样,一切后事由我照自家长辈的礼节操办。徐干事说:“感谢游老师教出这么重情的学生。”最后他安全回到了老家。
      在县一中庆祝120周年诞辰之际,刘志勇书记、詹子龙校长等一行专程赴京协助在京的一中和原三中的校友成立联谊会,虽然我是一个藉藉无名之辈,不是正宗的一中学子,但因人生有幸遇到游子忠恩师在关节点上的牵引和导航,才能逐渐迈入人生正道。120周年的历程,饱经沧桑变迁,浠水一中为国家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广大寒门学子通过炼狱般的勤奋苦读,由此涌现出万鹤冲天的壮丽景观。试看那年年从考场起飞展翅翱翔的飞鸿,哪一根刚健有力的羽毛,不是老师们真情赐予和精心护养出来的?感谢母校培养了我们,永驻心中的都是人间最珍贵的情,最崇高的爱。
      借此机会,诚也不才,谨撰此小文表达对母校的厚爱,对恩师的敬意。衷心祝愿母校,永葆青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桃李芬芳,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