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一中】碧海狂涛踏浪行

图片

碧海狂涛踏浪行

--记62级校友姚伯初教授

图片

      姚伯初,1940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镇团溪村,1962 年毕业于浠水一中,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当时被称为科学家的摇篮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于该校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毕业后,姚伯初被分配到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1970年随研究所搬迁至广东湛江,更名为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二海),1979年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现为自然资源部驻穗单位。
      姚伯初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海洋地质领域辛勤耕耘了40多年,一直战斗在海洋地质调查与科研的第一线,先后担任二海总工程师、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等职务,他还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受聘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多所科研院校。他曾被选派担任联合国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和井位调查评估工作组(SSP)中方代表,国际刊物《Mavime Gecphysical Researches》(《海洋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编委。他先后参与主持10多项国家级大型科研任务。姚伯初治学严谨、学风正派,深得国内外同行的敬重。他是中国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科学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先驱者。
      姚伯初终其一生,深耕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五十多年,在南海深部地质构造调查和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勘查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他开拓了南海深部地质新领域,提出被动陆缘构造演化新模式。上世纪90年代,姚伯初担任中美南海科学合作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从事综合性深海地质科学研究,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他主持并参加了该项目的全过程,瞄准地学研究国际前沿,开拓了我国南海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的新领域,并提出了被动陆缘构造演化新模式等创新性成果,为深入研究南海深部地质构造和大陆边缘等研究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使我国从此掌握了当代海洋深部地质调查研究的一整套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中美科学家这一成功的合作是对地学界的一大贡献,也为中外科技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使我国对南海的海洋地质科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姚伯初主持开展我国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勘查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开辟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新基地,为国家规划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周边国家划分海域疆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他获得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务院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经贸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先进个人”等称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姚伯初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先驱者。他1982年在美国考察时了解到天然气水合物,他们在考察报告中将 gashydrate译为天然气水合物,将BSR译为似海底反射波,他对这种新型能源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带回一批英文资料,结合之前在南海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几经研究论证,终于在1998年写出了我国第一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文章《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初探》,此文在水合物立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201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试采天然气水合物,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为中国人民迸发出的创作伟力喝彩。2024年11月,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将用于水合物试采等深海勘查工作,这是我国又一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了贺信。海洋强国之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梦想照进了现实。
      姚伯初满怀科技报国的梦想,把他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洒在了碧海茫茫的祖国南疆!他的一首诗,概况了他的一生:
少小离乡赴上京,
但求科学洒艰辛。
峥嵘岁月崎岖路,
四海狂涛踏浪行。
国事求强兴改革,
风光一改故园情。
夕阳无限争华鬓,

报国扬鞭壮士心。